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同曦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同曦园区

课题:第十二周(2025.4.27—2025.4.20)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5.4.27—2025.4.20 第十二周

上午班——

4月27日   星期日(补周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丙烯马克笔、颜料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小医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知道医生能帮助病人治病、减轻痛苦。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健康检查知识(如测体温、听心跳、包扎伤口),体验医生的工作,增强自我健康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制作包含医生工作场景(看病、检查身体、治疗伤口)、简单医疗工具(听诊器、体温计、纱布)介绍的PPT,以及准备仿真医疗玩具(听诊器、压舌板、纱布、胶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首页,展示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给小朋友看病的画面,提问:“小朋友们,这是谁?医生在做什么呀?”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对医生工作的兴趣。

二、认识医生的工作

1.切换PPT,展示医生不同的工作内容,如用听诊器听心跳、给病人测体温、为伤口包扎,讲解:“医生要给病人检查身体,看看哪里不舒服,还会想办法治好病人的病,让他们不再难受。”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病的经历,分享对医生工作的感受,如“医生给我看病时很温柔,帮我把病治好啦”,体会医生工作的意义。

三、学习简单医疗知识与技能

1.展示PPT中简单医疗工具的使用方法:

-测体温:呈现正确拿体温计、看体温数值的画面,讲解“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过一会儿拿出来看,就能知道有没有发烧”(用仿真玩具演示,注意强调安全,不真测体温)。

-听心跳:展示用听诊器放在胸口听心跳的情景,讲解“听诊器能听到我们心脏跳动的声音,医生靠这个检查我们的心脏好不好”,请幼儿互相用仿真听诊器模拟听心跳。

-包扎伤口:呈现用纱布、胶带包扎伤口的步骤图,讲解“受伤后要用纱布包住伤口,再用胶带固定,这样能保护伤口不感染”,请幼儿用仿真纱布模拟包扎。

2.幼儿分组实践这些简单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如“包扎纱布时要轻轻包,别把‘病人’弄疼啦”。

四、角色扮演:我是小医生

给幼儿分发仿真医疗玩具和白大褂(或自制医生帽),设置“小医院”情景,幼儿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看病、检查身体、治疗的角色扮演游戏,如“病人”说“我发烧了,头疼”,“小医生”用体温计测体温、用听诊器检查、进行包扎(模拟治疗),教师观察并引导“小医生要温柔地和‘病人’说话,问问哪里不舒服”。

五、总结尊重

总结医生工作的辛苦和重要,引导幼儿尊重医生,如“医生帮我们治病,很辛苦,我们看病时要听医生的话,对医生说谢谢”,鼓励幼儿长大后也可以帮助别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活动延伸:

1.在班级建构区、角色扮演区持续投放医疗玩具,开展“医院主题日”活动,幼儿不断丰富小医生角色扮演的情节和内容。

2.邀请真正的医生或护士到班级开展“健康小课堂”,讲解更多简单医疗知识和健康常识,让幼儿近距离感受医护工作。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4月2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4.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5.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6.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3. 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4.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丙烯马克笔、颜料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可怕的大风》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大风天气的危害,知道大风可能吹倒物品、伤害人、引发火灾等。

2.引导幼儿掌握大风天气的安全应对方法,如不在危险区域停留、关好门窗、远离高空物品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学会在大风天气保护自己和他人。

活动准备:

制作包含大风天气场景(吹倒树木、广告牌,扬起沙尘)、安全应对方法(关好门窗、躲在安全处、远离危险物品)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首页,展示大风呼呼吹,吹得树枝摇晃、尘土飞扬的画面,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天气?大风天气感觉怎么样,会不会有危险呀?”引出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对大风危害的思考。

二、认识大风的危害

1.切换PPT,展示大风带来的危害画面,如吹倒的树木砸到汽车、广告牌掉落砸伤人、大风扬起火星引发火灾,用简单语言讲解:“大风力气很大,会把大树、广告牌吹倒,砸到人和车;还能把火星吹得到处都是,引起火灾,很危险。”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遇到大风天气时的感受,如“大风把我的帽子吹跑了”“大风刮起来,眼睛都睁不开”,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危害。

三、学习大风天气的安全应对

1.展示PPT中大风天气的安全应对方法:

-关好门窗:呈现小朋友帮家人关好窗户、门的画面,讲解“大风来的时候,要把家里的窗户、门都关好,不然风会吹进家里,把东西吹倒”。

-远离危险区域:展示小朋友远离大树、广告牌、建筑工地的情景,讲解“这些地方在大风天气很危险,大树、广告牌可能被吹倒,建筑工地有东西会被吹落,所以要离得远远的”。

-躲在安全处:呈现小朋友在室内安全角落、坚固建筑里躲避大风的画面,讲解“如果在外面遇到大风,要赶紧找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商场、超市里”。

2.请幼儿模拟演练应对动作,如“怎么关好窗户”“遇到大风怎么快速找安全地方躲避”,教师指导规范动作。

四、情景判断与巩固

播放PPT中不同大风天气的情景(如在户外靠近大树、在家里没关好窗户、在商场里躲避大风),请幼儿判断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在户外靠近大树不对,大风会把树吹倒砸伤人,要赶紧离开”。

五、总结倡议

总结大风天气的危害和安全应对方法,倡议幼儿在大风天气里保护好自己,也提醒家人注意安全,如“遇到大风天气,我们要当好安全小卫士,自己做好防护,也告诉爸爸妈妈关好门窗、远离危险”。

活动延伸:

1.在班级设置“天气观察角”,投放天气相关绘本、图片,幼儿可观察记录大风等天气变化,开展“大风的秘密”探索活动,了解大风形成的简单原因。

2.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制作“大风天气安全提示卡”,画上安全应对方法,张贴在家里显眼位置,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4月3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观察力游戏》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力游戏中,能专注观察图形、实物、场景的细节变化,提升视觉观察力、注意力和发现差异的能力。

2.通过找不同、找规律、拼图等游戏活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能用简单语言描述观察发现(如“这个图形颜色不一样”“这里多了一个图案”)。

3.激发幼儿对观察活动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找不同”图片(两组相似图片,包含56处差异,如动物场景图、生活物品图);“找规律”卡片(按颜色、形状、数量等规律排列的图形卡片,如△○△○□、红黄绿红黄绿蓝等);简单拼图(木质或纸质,1020片,如动物、风景图案);观察记录小贴纸(用于奖励发现差异、规律的幼儿)。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观察基础,能辨别简单的图形、颜色差异。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力大闯关”

1.教师拿出两张相似的“找不同”图片(如小猫钓鱼场景,一张小猫钓着鱼,一张没钓着;一张有3朵花,一张有2朵花),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当‘观察力小侦探’,在图片里找不一样的地方,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引发幼儿兴趣,开启观察力游戏之旅。

2.简单示范:教师快速指出一处差异(如“这张图片里小猫钓着鱼,另一张没有”),让幼儿初步了解“找不同”游戏玩法,激发挑战欲。

二、游戏一:找不同

1.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找不同”图片(如动物农场图,包含动物数量、位置、背景物品等差异),让小组合作观察,找出所有不同之处。教师规定时间(如5分钟),看哪组找到的差异多且准确。

2.分享交流:每组分享找到的差异,如“我们发现这张图里有3只小鸡,另一张有4只”“这里的房子窗户颜色不一样”,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如“还有这里的栅栏,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的”,强化幼儿对细节差异的观察能力。

3.个人挑战:给幼儿发放个人“找不同”图片(如水果篮子图),让幼儿独立观察找差异,找到一处就可获得观察记录小贴纸奖励,锻炼专注度和独立观察能力,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再仔细看看,还有哪里不一样”。

三、游戏二:找规律

1.规律展示与探索:

教师出示“找规律”卡片,如△□△□△(形状规律)、红红黄黄红红黄黄(颜色规律)、1个圆2个方1个圆2个方(数量规律)等,先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形、颜色、数量,有没有什么秘密?它们是怎么排列的?”鼓励幼儿发现重复、递增、递减等规律,如“△和□一直重复出现”“颜色是红红黄黄重复”。

然后让幼儿说一说“接下来应该出现什么”,如△□△□△后面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后面是红红,强化对规律的认知。

2.规律创造与挑战:

给幼儿发放空白卡片和彩笔,让幼儿自主创造“找规律”卡片,按颜色、形状、数量等规律排列图形,如用圆形、三角形按“1圆2三角1圆2三角”排列,或用红、蓝、绿按“红蓝蓝红蓝蓝”排列。创造完成后,幼儿之间互相交换卡片,挑战找规律,如“我来看看你做的卡片,规律是什么,接下来该画啥”,在互动中提升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巡回参与,给予创意肯定和规律指导。

四、游戏三:拼图大挑战

1.拼图示范与讲解:

教师拿出简单拼图(如小熊图案),边拼边说:“拼图要先找边缘、角落的碎片,它们的形状很特别,然后慢慢找能接上的碎片,看图案的颜色、线条对不对。”让幼儿了解拼图的基本方法——观察形状、图案匹配。

2.分组拼图: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图案的拼图(如动物、风景),让小组合作拼图,比赛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看看这块碎片的图案,和哪里能连起来”“先找四个角,这样更容易”,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和团队协作的观察应用能力。

3.个人拼图展示:

拼图完成后,每组选派代表介绍拼图:“我们拼的是小猫咪,先找了四个角,然后看颜色拼身体”,强化对拼图观察方法的总结,同时提升语言表达。

五、总结与延伸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玩了找不同、找规律、拼图游戏,大家都当了厉害的‘观察力小侦探’!观察要仔细看、认真想,才能发现秘密,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生活里观察更多有趣的东西。”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制找不同图片”(画两幅相似画,添加差异)、“创意规律卡片”;在数学区增加复杂拼图(3040片)和立体拼图,持续挑战观察力。

家庭任务:和爸爸妈妈玩“家庭观察游戏”,如找家里物品的不同(如两个相似杯子的差异)、发现生活规律(如地板砖排列、红绿灯变化),并用绘画记录观察成果,回园分享“我家的观察力游戏”,强化观察习惯在生活中的延伸。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