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5.5.26—2025.5.30 第十六周
上午班——
5月26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马克笔、颜料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盐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盐的常见来源,知道盐可以从海水、盐矿、盐湖等地方获取。
2.引导幼儿认识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调味、保存食物等),感受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幼儿对自然物质的探索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简单的科学认知。
活动准备:
制作包含盐的来源(海水晒盐、盐矿开采、盐湖提取)、盐在生活中应用(做菜调味、腌制食物、盐水清洁)的PPT,以及准备少量海盐、井盐、湖盐的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首页,展示一桌美味菜肴,提问:“小朋友们,这些菜好吃吗?你们知道是什么让菜变得有味道吗?”引出盐的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盐的来源
1.切换PPT,展示海水晒盐的场景(大片盐田、海水蒸发结晶成盐),讲解:“大海里有很多盐,人们把海水引到盐田里,经过太阳晒,水分蒸发后,就得到了盐,这叫海盐。”
2.继续播放PPT,呈现盐矿开采(工人在盐矿里挖掘盐块)、盐湖提取盐(盐湖上的盐层、工人采集)的画面,讲解:“除了海水,有的地方有盐矿,里面有很多盐块;还有盐湖,湖水蒸发后也会析出盐,这些都是盐的来源。”
3.展示海盐、井盐、湖盐的实物(或图片),请幼儿观察、触摸(注意卫生),说一说“这些盐看起来、摸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如“海盐颗粒大一点,井盐看起来更白”。
三、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展示PPT中盐在生活里的应用画面,如妈妈做菜放盐调味、奶奶用盐腌制咸菜、用盐水漱口清洁,讲解:“盐能让菜变得好吃,还能把食物腌起来,放很久都不坏;盐水还能帮我们清洁、漱口,让嘴巴舒服。”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用到盐的地方,如“我喝过盐水,甜甜的(若有饮用淡盐水情况)”“妈妈做菜会放盐”,感受盐的实用性。
四、探索与讨论
组织幼儿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盐,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思考“菜会没味道”“食物不好保存”等,加深对盐重要性的理解。
五、总结拓展
总结盐的来源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盐的应用,如“以后可以看看家里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尝尝不同盐的味道(在大人允许下)”,同时提醒“盐虽然有用,但不能吃太多,不然对身体不好”。
活动延伸:
1.在班级自然角设置“盐的秘密”探索区,投放盐、水、透明容器,幼儿可进行“盐的溶解”小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
2.开展“盐的旅行”绘画活动,幼儿画出盐从来源地(如大海)到家里厨房的过程,制作成绘画故事,在班级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5月27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颜料、马克笔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5月28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颜料、马克笔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盐在声音振动下的跳动现象,初步理解声音能产生振动的科学原理。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分享交流等活动,提升观察能力、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能用简单语言描述“盐跳舞”的原因。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大胆尝试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透明玻璃杯、保鲜膜、食用盐、彩色颜料(可选)、音叉(或手机播放高频音乐)、实验记录单(画有“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表格)、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敲击物品发声的游戏,对声音有基本认知。
活动过程:
一、导入——“盐宝宝会跳舞吗”
1.教师在桌上摆放玻璃杯、保鲜膜和盐,提问:“小朋友们,盐宝宝平时静静地待在罐子里,今天能不能让它跳舞呢?”引发幼儿猜想,鼓励说出“摇摇杯子”“吹口气”等方法,引出实验主题。
2.演示小实验:将保鲜膜蒙在玻璃杯口,撒上盐,用手轻拍杯身,观察盐粒跳动,提问:“盐宝宝怎么了?刚才我做了什么让它跳舞?”激发探索欲望。
二、科学实验:盐的舞蹈
1.实验步骤讲解:
教师分步示范:
①将保鲜膜紧绷在玻璃杯口,用橡皮筋固定。
②在保鲜膜上撒一层薄盐(可混合少量彩色颜料,便于观察)。
③用手敲击杯身或播放高频音乐,观察盐粒变化。
强调“保鲜膜要绷紧”“盐不要撒太多”的操作要点。
2.幼儿自主实验:
分组发放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尝试不同方法让盐跳舞,如“试试用不同力气敲杯子”“放首快节奏的音乐”,并提醒观察:“盐粒什么时候跳得高?什么时候跳得轻?”
3.记录与分享:
幼儿用彩笔在记录单上画出“盐跳舞”的样子,小组内分享发现:“我敲得重,盐跳得高”“音乐声音大,盐跳得快”,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关键发现,如“大力敲→盐跳高”。
三、原理探索与拓展
1.原理通俗讲解:
展示音叉振动的图片,用通俗语言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敲杯子或放音乐时,杯子和空气会振动,带动保鲜膜振动,盐宝宝就跟着跳起来啦!”配合动作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振动”概念。
2.拓展实验:
尝试不同材料:在保鲜膜上撒糖、面粉,对比观察振动效果,提问:“糖和盐跳舞一样吗?为什么?”
改变声音频率:播放低音和高音音乐,观察盐粒跳动差异,引导发现“高音让盐跳得更欢”。
四、总结与延伸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发现了声音能让盐跳舞的秘密,原来声音是会振动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振动发声,比如鼓、吉他。”
2.活动延伸:
科学区:投放音叉、不同材质的鼓面(如塑料、皮革),继续探索“不同材料振动的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家庭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里会振动发声的物品(如音响、铃铛),拍摄“振动小视频”,回园分享“我找到的振动声音”。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5月2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颜料、马克笔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绿地
游戏材料:雨靴、雨鞋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现有材料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自然材料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5月3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颜料、马克笔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二、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美术)——《端午龙舟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能用绘画表现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如龙舟造型、船员动作、观众欢呼);
2.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萌发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提升画面构图(人物、龙舟、背景搭配)与细节表现(龙舟装饰、人物表情)能力;
3.掌握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的运用,尝试用不同线条(曲线表现龙舟、直线表现船桨)、色彩表现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1.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图片(传统龙舟造型、比赛热闹场景),端午习俗讲解动画,丰富幼儿认知。
2.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如有,可表现水波纹),提供多样创作材料。
3.教师范画:不同风格赛龙舟作品(写实场景、卡通造型、色彩夸张),拓宽创作思路。
活动过程:
一、节日导入
1.播放赛龙舟视频,提问:“小朋友们,这是哪个节日的活动?赛龙舟时,大家心情怎么样?龙舟什么样?”结合图片、动画,介绍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的造型(龙头、龙身)、船员的动作(划桨、喊号子)。
2.情感引导:“端午节赛龙舟可热闹啦,今天我们用画笔把这份热闹画出来,让大家看到端午的快乐!”
二、创作启发
1.元素分析:“看看赛龙舟的图片,龙舟有长长的身体、漂亮的龙头,船员们用力划桨,观众在岸边加油。我们可以把这些都画进作品里。”用简单图形示范龙舟(长椭圆+三角形龙头)、划桨人物(动态线条表现动作)。
2.形式创意:“可以用油画棒画出红红的龙头,用水彩笔涂出船员的衣服;还能画些粽子、艾草当装饰,让端午味道更浓!”展示范画不同材料、创意表现,启发选择。
三、幼儿创作
1.分发材料,鼓励:“画出你心中最热闹的赛龙舟!给龙舟画上漂亮的花纹,让船员们的动作不一样,再添上欢呼的观众,让画里的端午热热闹闹!”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创意,如“你给龙舟画了彩虹花纹,太特别啦,像条魔法龙舟!”;指导构图,如“把龙舟放在画面中间,船员们排整齐,这样大家一眼能看到比赛有多激烈”。
四、作品分享与节日氛围营造
1.幼儿介绍作品:“我画的赛龙舟,龙头像大恐龙,船员们喊着‘加油’使劲划”“我画的龙舟上有粽子,观众们拿着小旗子欢呼”,分享对端午赛龙舟的理解与创意。
2.节日拓展:“我们把这些画布置成‘端午赛龙舟’画廊,一起讲讲端午的故事。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吃粽子、挂艾草的习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个有意义的端午!”
活动延伸:
1.手工区:提供彩纸、黏土,制作立体龙舟、粽子、艾草,布置“端午小场景”,加深对节日习俗的体验。
2.语言区:投放端午故事绘本、古诗卡片(如《端午即事》),幼儿自主阅读、朗诵,进一步感受节日文化内涵。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