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一班 丁佳梅
2024.9.9—2024.9.13 第二周
上午班——
9月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动作带幼儿进行篮球练习。
(2)幼儿练习,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安全《消防安全我知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吗?火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如煮饭、照明、取暖等。
教师小结:“火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我们用火不当,就会发生火灾,危害我们的生命。”
2.展示火灾图片或视频:
播放火灾现场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
提问:“火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
害?”引导幼儿说出火灾会烧毁房屋、烧伤人、污染空气等。
二、认知部分
1.了解火灾原因: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识别哪些物品或行为容易引起火灾(如玩火、乱拉电线、燃放烟花爆竹等)。
提问:“哪些事情容易引发火灾?”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
2.预防火灾的方法: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了解预防火灾的方法,如不玩火、不随便燃放烟花爆竹、不靠近易燃物品等。
认识"防火”标志,并引导幼儿说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
三、技能部分
1.学习自救逃生方法:
播放火灾逃生演示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正确的逃生方法(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势前进、寻找安全出口等)。
提问:“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说出拨打119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安全出口逃生等。
2.模拟逃生演习:
使用模拟烟雾发生器创造火灾场景,教师发出警报声,组织幼儿迅速按规定的疏散线路撤离到安全地带。
演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势前进,确保快速、安全、有序地撤离。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装饰、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幼儿练习。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塑玩具、小型积木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建构游戏;
2.对建构游戏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装饰、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多角度分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多角度分类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多个分类标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开杂货铺的故事,由于货物杂乱无章,顾客找不到需要的物品,于是小动物们决定学习分类整理货物。
2.提问引导: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们要学习分类吗?分类有什么好处呢?
二、认知新知
3.展示分类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多角度分类的概念。
4.讲解分类标准:向幼儿解释什么是分类标准,以及为什么同一组物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三、操作实践
1.分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分类游戏卡片和分类盒。
要求每组幼儿讨论并确定- -种分类标准,然后将卡片按照该标准进行分类。完成后,鼓励幼儿尝试换一-种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记录每次分类的结果。
2.教师指导:
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分类思路。
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四、分享交流
1.小组展示: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成果,并分享分类的标准和过程。
2.讨论总结: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有何不同,以及哪种分类方式更,合理、更实用。
3.教师总结:强调多角度分类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四、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各种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学区
材料:拼图、棋盘、磁铁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探究;
2.激发科学兴趣与好奇心,并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六、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下
游戏材料:瑜伽砖、亿童器械、爆米花桶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画情绪》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情绪是人类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
2.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情绪的概念,如快乐、生气、悲伤等,并与幼儿分享一些与这些情绪相关的经历。
2.展示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猜测这些情绪,并简单解释每个情绪的特征。
二、学习情绪的表达方式
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播放有关“表情”的视频或音乐,通过外部资源展示情绪的表达方式,引导幼儿猜测和模仿。
三、绘画实践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颜色和绘画方式。
2.提供一些情绪的关键词,如快乐、生气、悲伤等,让幼儿选择一个情绪来表达,并鼓励他们用绘画来展示这种情绪
3.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四、分享与反馈
1.幼儿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描述绘画中所表达,的情绪。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询问他们选择这种情绪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分享有关该情绪的个人经历。
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赞赏和鼓励,强调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独特而重要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绘画活动,强调绘画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种方式。
2.布置作业,如邀请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解释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9月14日 星期日(补周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动作带幼儿进行篮球练习。
(2)幼儿练习,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安全《谨防电信诈骗》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手段。
2.培养幼儿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学会识别并有效防范电信诈骗,遇到可疑情况能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活动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的电信诈骗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2.示例:“有一天,小熊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警察,说小熊的爸爸犯了错,需要小熊把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上。小熊该怎么办呢?”
二、认识电信诈骗
1.定义讲解:简单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即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手段进行欺骗,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展示案例:播放电信诈骗案例视频或PPT,让幼儿直观感受电信诈骗的危害。
3.强调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如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受害者的心理反应等。
三、学习防骗知识
1.常见手段分析:
假冒公检法:谎称涉及案件,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中奖信息:通知中奖,但需先支付手续费或税费。
亲情诈骗:冒充亲友急需用钱,要求转
购物退款:以购物退款为由,骗取银行卡信息或验证码。
2.防范措施:
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尤其是涉及钱财的。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确认。
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
四、互动环节
1.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电信诈骗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诈骗。
一组扮演诈骗分子,另一组扮演受害者,教师或其他幼儿作为旁观者给予指导。
2.情景问答:针对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设计情:景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正确的防范措施。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第三周(9.1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