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研科研制度
1、重视教科研工作,全体保教人员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2、分学科成立学科组,每组设一名学科组长,根据学科特点,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记录。
3、每天上午9:00——10:30为集体备课、教研时间。积极学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每学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每周一次集中研讨学习,由学科组长组织。
4、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园内公开课。新调入的教师,一年内每学期需上一节学习课。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5、认真撰写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教师每学年要写出至少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笔记或论文,并积极投稿,争取在各级各类幼儿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篇教学反思的撰写。
6、幼儿园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取经学习或请名师来园讲课。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7、积极参加学历进修,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及培训活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力争学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为了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调动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特制订以下奖励制度。
(一)课题开题奖
级别 国家 省级 市级
主持人 800元 400元 300元
主要成员 600元 300元 200元
课题结题奖
1、幼儿园对参加区级或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结题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级别 国家 省级 市级
主持人 800元 400元 300元
主要成员 600元 300元 200元
成员 150元 150元 150元
2、如果立项课题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幼儿园则对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 400元 300元 200元
省级 300元 200元 100元
市级 200元 100元 50元
(二)教学论文、优质课、教案设计奖
对于与教科研有关的教学论文、优质课、教案设计在区、市、省或全国得奖,幼儿园也予以奖励,奖励金额分别为:
1、教学论文奖: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 300元 200元 100元
省 200元 150元 80元
市 100元 80元 50元
区 50元 30元 20元
2、优质课奖: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 120元 100元 80元
省 100元 80元 60元
市 80元 60元 40元
区 60元 40元 20元
3、课件奖: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 200元 150元 100元
省 150元 100元 50元
市 80元 60元 40元
区 60元 40元 20元
4、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课件奖比例。
5、公开课、示范课:全国100元、省级80元、市级50元、区级30元、园级20元。
6、论文发表:有CN刊号比照同级获一等奖执行,其他比照二等奖执行。
7、承担讲座:省级150,市级100元,区级80元。
(三)学生竞赛辅导奖
教师如通过教科研,致使教学质量上升,学生竞赛获奖的也可以获得奖励。
1、团体奖:全国、省级:200-500元 市、区级:100-300元
以上团体奖大致奖励额度,具体视奖励级别由行政领导班子商定。
2、个人奖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 120元 90元 60元
省 90元 70元 50元
市 70元 50元 30元
区 50元 30元 20元
3、说明:
(1) 只有个人获奖给予教师个人奖,有团体奖则只给团体奖,不重复奖励。
(2)比赛需教育行政部门下文和认定的。
(3)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按上述办法
A、学生自行参加此赛;
B、由教师推选而未经辅导的;
C、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内容需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
(四)以上项目如上级部门直接已奖励个人的,学校不重复奖励。
(五)幼儿园设置项目奖金:
1、优秀教师或师德先进个人:100元
2、优秀班集体:60元
3、幼儿园(含分园在一起)进行的比赛设置奖金为一等奖100元,二等奖80元,三等奖50元。
4、学校获得上级部门的奖金可视情况对全体教师或相关人员进行奖励。
三、业务学习制度
1、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由学科组长组织,并有记录。
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讨论,态度认真,不得迟到、早退,学习时间不干其他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3、积极学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每学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及培训活动。
4、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园内公开课。新调入的教师,一年内每学期需上一节学习课。
5、积极撰写论文,每学期每位教师写一篇质量较高的园本教研论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教学反思。
6、将新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纳入学期计划,做到常规化、具体化。
7、幼儿园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取经学习或请名师来校讲课一次。
8、外出学习时,事先准备好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记录并主动向领导汇报。
9、积极参加学历进修,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力争学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四、园本教研制度
(一)学科组长教研活动工作制度
1、每学期开学前2周内完成教研计划的制定和园本教研专题,并通过分管领导审核。
2、按教研计划实施教研活动;根据教研情况及时对计划做出修改、调整、实施。
3、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做到:
(1)活动之前有准备:教研活动备课、教研活动之前都让教师了解教研活动的内容、与教师沟通、物质准备等。
(2)活动之中有主题:在教研活动中组长要注意调控整个活动的节奏,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偏题、离题。经过激烈的辩解、讨论后,组长要善于归纳总结,把教师中的零星观点汇总、整理成本次活动的讨论成果。
(3)活动之后有思考:进行教研反思,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反思后的具体落实、跟进。
4、认真负责地组织好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做好活动小结。
5、定期召开本学科组会议,交流教研工作,分析教研现状,解决教研存在问题。
(二)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1、完成每学期的教研工作安排,态度认真。
2、参加教研活动时,做到人到、心到、口到,积极发言并作好认真的准备。
3、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做到:
(1)活动之前有准备:知道教研活动的内容,
并根据内容寻找相关的理论文章、阅读书籍,预先有准备,做到有话可说。
(2)活动之中有主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形成争论、辩解的氛围,做到有话善于说。
4、能按要求定期完成听课和集体备课要求,完成园本教研的论文撰写和其他相关要求。
(三)理论学习制度
为加强教师幼儿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幼儿教育新理念和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1、积极参加省、市、区级幼儿教育专业培训。
2、每周二或周三为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时间,由学科组长组织,并有记录。
3、每位教师自觉根据自我培训计划,自学现代教育理论,完成自学课时,并作出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对教师自学课程进行考核。
4、教师要熟练掌握利用上网来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和查阅相关资料。
5、幼儿园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取经学习或请名师来校讲课一次,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
6、认真撰写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每学年要写出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教育笔记和论文,并积极投稿,争取在各级各类幼儿教育刊物上发表积极撰写论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教学反思。
7、幼儿园定期将教师撰写的优秀成果编印成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四)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1、幼儿园行政领导和教务人员要深入班级随堂听课,至少保证每周下班一次或二次。
2、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
3、积极参加各级上级部门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听评课,认真做好笔记,有事必须向学科组长请假,经分管领导批准。
4、积极倡导教师互相听课交流。
5、听课后,要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工作。讲课人要向大家讲清活动设计的目标、过程和理由,评课人要实事求是,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利大家互相借鉴。
6、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填写评价意见。学科组做好评课记录。
7、凡到外地听课教师,一定记好听课记录,回园后上汇报课,或交流学习心得。
(五)园本培训制度
1、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并邀请专家前来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技能学习任务。
2、接受培训的教师根据需要进行展示汇报培训结果,并保证展示汇报质量。
3、作为园内的骨干教师、学科组长、教学能手要主动接受和参加园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并在与姐妹园开展结对的活动中,认真完成园内所需的对外实践展示和实践交流活动。
(六)教研档案管理制度
1、园内所有活动包括资料:活动计划、照片、活动记录、活动小结。
2、学期结束,各部门及时整理资料归档,遗漏的及时补足,并交由专人负责。
3、凡归档资料,无特殊原因不得外借;需要外借的,必须经由园领导同意,出写借条:说明原因、归还时间。
五、教师带班制度
1、上岗必须作好一切准备工作,按幼儿一日作息时间组织幼儿有效开展保教活动。
2、带班时关闭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3、注意自身仪表,不披长发、不穿高跟鞋、不戴戒指耳环、不染指甲,来园离园微笑接待家长、幼儿,语言亲切、文明,目光平视幼儿。
4、注意保持教室环境整洁,随时整理教学用品,爱护班级物品,下班前关好窗、门、电灯、电扇、空调,节约用电。
5、户外游戏时教师和保育员同时进班,认真组织、观察、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及户外运动,游戏材料多样性,增强互动性。运动时注意幼儿运动量的调节,做好体弱幼儿的护理工作,做到保教结合。
6、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坚持正面引导、尊重幼儿人格;注意教育语言、口吻,对特殊儿童要多关心、帮助,并做好观察个案的记录。为家长提供咨询、指导优质服务,热忱为家长解决困难,注意方式、时间、态度、语言等。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早上入园晚班教师与家长做简短交流。做
好家园互动。
7、搭班教师之间要密切配合,做好交接班记录工作,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8、加强开展安全教育和教育方法,加强幼儿上下楼梯时的安全提醒,教育幼儿不带危险物品来园(如别针、钮扣、小刀等)防止异物入鼻、入耳。加强幼儿安全教育行为的培养。
9、加强对幼儿午睡、午餐的观察、护理,对体弱幼儿、患病幼儿要多加关心。带班时间加强午睡巡视,保证幼儿入睡率达到95%以上,不做私事,不窜岗,不窜班,不聊天。
六、课题研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