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芽芽一班 占文凤
2024.2.26—2024.3.1 第一周
上午班——
2月26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社会:《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目标:
1.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绿灯的用途。
2.知道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3.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课件、红绿灯、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恐龙谷看各种各样的恐龙,你们想去吗?我们开小汽车出发吧!
交警:停!你们没有经过培训,还不能上路行驶。为什么呢?(播放 PPT))
(二)观看PPT,认识红绿灯。
交警:马路上的车撞来撞去,非常危险!会发生交通事故。
看看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红绿灯)
(三)观看 PPT,了解红绿灯的用处。
1.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马路上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有什么用处?小司机看到红灯应该怎么办呢?看到绿灯呢?行人呢?
2.小结:红绿灯是不出声的交通警察,红灯是停止信号,绿灯是通行信号。红灯亮了表示停,绿灯亮了表示走,黄灯亮了表示等一等。
我把它变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上学校,一定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左右瞧,十字路口看信号”。
(四)观看 PPT,感受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1.观看动画片,拓展交通知识。
提问:你从动画片里知道了什么?
2.小结:过马路我们要走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看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五)游戏《红绿灯》。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阅读区、建构区、生活区、益智区、美工区(美术室)
(二)材料调整:科学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生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事物和现象,并对他们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2月27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益智游戏:《五只猴子》
活动目标:
1.按某一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进行比较、排序,尝试用语言表述。
2.体验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猴子手偶5只、标记卡4张、白纸数张、小舞台、甩葱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5只猴子(观察、比较,说说猴子的特征)
提问:来了猴子表演队,有几只?5只猴子什么地方不一样?(高矮、胖瘦……)
1.按猴子的特征进行描述,教师出示标记卡记录。
幼儿根据猴子的不同特征和猴子打招呼,教师则根据幼儿描述的特征。
2.归纳:5只猴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它们长得有高有矮、身体有胖有的瘦、尾巴有长有短、皮毛颜色有深有浅……
(二)分组表演:5只猴子(按某一特征进行比较、排序,尝试语言表述)
1.商量表演内容
提问:5只猴子想为大家表演节目,猴子表演什么?怎么表演?
2.理解表演规则
规则:5只猴子上场表演要有规律排好队出场表演。
提问:怎么排队才是有规律?按什么规律?幼儿分组表演。
第一遍表演:(初步体验跟着音乐表演乐趣)
重点提问:哪只猴子第一个出场?最*的猴子出场了,接着该谁出场呢?
第二遍表演(幼儿尝试按某一特征比较、排序)
提问:这次谁先出场?哪只猴子排在第二出场、排在第三个出场是哪只猴子?
重点观察:按什么不同开展排序?怎么比?(引出比较的动作及方法)
表演结束,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述。
第三遍表演(幼儿自主选择按某一特征排序表演)
(三)活动延伸(提出逆向排序的方法)
提问:有只猴子不开心,有没有办法让它也第一个出场表演呢?
二、体育游戏
(一)《小司机》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并能注意不碰撞。
2.提高听信号行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声音:各种车辆的录音
2.音乐:快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听声辨车
1.播放:汽车喇叭的声音
这是什么车子的声音?
公共汽车在马路上怎么开的?
2.播放摩托车声音
这是什么车子的声音?它开起来是怎样的?
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快,开时要开足马达,加快速度。
(二)游戏活动
1.由开车引出交通规则:
司机都要学一样本领,看见红灯就停,看见黄灯就等一等,绿灯亮了,马上开车。有了本领,我们就可以开车去旅游了。”
2.幼儿边听音乐,边学着公共汽车或摩托车的样子开车。
教师:开车时要小心,找空的地方开,不能碰到其他车辆。
3.教师操作红绿灯
全体幼儿根据看交通信号灯开车,反复练习。幼儿扮演小动物开一辆自己喜欢的车到森林里游玩,一路上教师适时地出示红绿灯,引导幼儿注意交通规则。
(三)活动结束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教室休息。小班健康—快快逃出污染区。
体育游戏
(二)《好玩的布垫》
活动目标:
1.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
2.用布垫玩走、跑、跳等游戏,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布垫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随音乐《小汽车》入活动室。
师:我们的汽车到站了,让我们跟着音乐活动活动身体吧! (兔子跳跳跳)。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请大家坐到后面的布垫上去,休息。
2.自由探索布垫玩法。
引导幼儿想一想布垫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布垫玩法。
师:我们坐在屁股底下的都是布垫,你摸-摸,布垫是软软的,我们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布垫除了可以坐在屁股底下外,还可以怎么玩?我们站起来试一试吧。...
3.游戏:去春游
师:老师刚刚收到了一条短信,谁发的呢?老师打开看看。
师:哦,原来是春天发给我们的啊,它想请我们去春游,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不过,去春游要走很长的路才可以到,所以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去春游,来,起立,把布垫当作方向盘,两只手握紧,两条腿弯一弯,这样小汽车才能开的很快,准备好了,我们要出发了。
师:教师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开车。“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小小车轮转呀转,带着我们去游玩。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看到行人慢慢开,大路宽宽快快开,小朋友们要记住,交通安全最重要。”引导幼儿去春游。(出示PPT,展示大自然美丽的风景)
师:外面的天快黑了,我们回去吧。(打雷声)哎呀,不好了,要下雨了,我们快点把布垫变成小雨伞吧。哇,天晴了,我们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
4.放松休息
师:我们今天玩了布垫、开了小汽车、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收获的很多,让我们听着音乐,做一下放松运动吧。
三、花样篮球
活动目标:
1.复习击地抱球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击地抱球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上午班——
2月28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科学:《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2.能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情节和结尾,并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的尾巴。
2.课件准备:“小动物捉迷藏”情景图片;《谁丢了尾巴》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故事视频;“断尾的蜥蜴”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小动物捉迷藏”,引导幼儿看尾巴猜动物,巩固已有经验。
师:小动物们要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你能找出是哪些小动物躲在森林里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不同的小动物长的尾巴是不一样的,尾巴对小动物很重要。
(二)分段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第一段。
师:小猴子荡秋千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东西?
师: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
师:你知道这条尾巴是谁丢的吗?
小结:小猴子发现了一条又细又短的尾巴,尾巴对小动物非常的重要,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去寻找尾巴的主人吧。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第二段。
师:小猴子遇到了谁?
师:小猴子捡到的是不是小蜻蜓的尾巴?为什么?
小结:小蜻蜓没有尾巴,身上又细又长的部位是小蜻蜓的肚子。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第三段。
师:小猴子走到溪边,遇到了谁?
师:小猴子捡到的是小鲤鱼的尾巴吗?
师:小鲤鱼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小鲤鱼的尾巴是扁扁的,分出两个叉,帮助小鲤鱼在水里控制方向。
4.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丢了尾巴》第四段。
师:小猴子走到森林里,遇见了谁?
师:小猴子捡到的是啄木鸟的尾巴吗?
师:啄木鸟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啄木鸟的尾巴又短又秃,啄木鸟靠硬硬的尾巴撑在树干上啄虫。
(三)播放故事视频《谁丢了尾巴》,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重复播放视频,帮助幼儿角色对话)
师:小猴子遇到了小蜻蜓,是怎么问的?小蜻蜓是怎么回答的?
师:小猴子遇到了小鲤鱼,是怎么问的?小鲤鱼是怎么回答的?
师:小猴子遇到了啄木鸟,是怎么问的?啄木鸟是怎么回答的?
(四)出示图片“断尾的蜥蜴”,鼓励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1.鼓励幼儿自由续编故事情节。
师:小猴子找到尾巴的主人了吗?
师: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还会遇到谁呢?他会问什么?小动物又会怎么回答?
师:请你给身边的小朋友听。
2.请个别幼儿讲述续编的故事。
3.出示图片“断尾的蜥蜴”,引导幼儿了解蜥蜴尾巴的作用,并续编故事结尾。
(1)了解蜥蜴尾巴的作用。
师:这条尾巴是谁的?
师:蜥蜴的尾巴断了怎么办?
小结:蜥蜴遇到敌人咬住自己的尾巴时,会自动脱落尾巴逃生,过一阵子会重新长出一条尾巴。
(2)鼓励幼儿看图续编故事结局。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益智区、阅读区(阅读室)
(二)材料调整:科学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事物和现象,并对他们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2月2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科学游戏:《谁能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物体是可以吸水的。
2.能尝试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发现。
3.在活动中发展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纸巾(盖子上开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纸巾)和装有适量水的水杯;毛巾、木质积木、石头、海绵、棉花球等材料若干。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你们来看看。出示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着纸巾(盖子上开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到里面的纸巾)和一杯水,将水倒入瓶子中,并倒过来问:水哪去了?幼儿猜测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小结:原来水被纸巾吸走了。
(二)动手操作,区分物体是否可以吸水。
师:纸巾是可以吸水的。追问:你觉得除了纸巾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吸水?
我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物品,这是一张记录表,我把所有的材料放在这张记录表上,请你看看有什么材料,一会儿我们去试验一下,等会我们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提出要求:
1.水不能洒在桌上;
2.实验后的材料请观察后放在框里。
幼儿操作后交流:你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根据实验的结果说说标记代表什么,结果是什么。
小结:吸水就是能够挤出水来。像石头和木质积木的物体是不能吸水的,而像海绵和毛巾类的物体是能吸水的。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生活中利用物体的吸水性做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想一下,还有哪些可以吸水的,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下。
二、体育游戏
(一)《彩虹伞》
活动目标:
1.喜欢户外体育游戏,在情境中体验玩彩虹伞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找出对应的颜色。
3.练习走、跑、跳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彩虹伞、颜色标志、小鼓、大小纸球、大皮球、音乐。
2.活动前,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小黑鱼》《彩虹色的花》等,丰富有关经验。
3.幼儿穿适宜运动的服装,垫吸汗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直接出示彩虹伞导入活动,让孩子们说说这是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等等。
2.创设“彩虹海”的情境,和孩子们一起玩变变变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听指令做动作、找颜色。
1.围着彩虹伞,幼儿根据指令变成小海龟、小鱼、小海豚等自由的走一走、游一游、跳一跳。
2.认真倾听指令,根据鼓的声音强弱、快慢,理解其代表的意思,做出轻轻地、重重的、慢的、快的动作。
3.小鱼回家:听鼓声变小鱼游,鼓声停止的时候站到彩虹伞相应的颜色上;下雨了,小鱼游到伞下避雨。
(三)彩虹伞变变变
1.小鱼踏浪:小鱼来踩海浪。
2.大海里的珍珠:把大大小小的纸球放入彩虹伞里,孩子们拽着抖动,不让它掉下来。
3.美人鱼与小王子:请一名幼儿坐在彩虹伞里,像美人鱼一样,大家共同努力把伞拉起来。
(四)情境放松,自然结束。
1.孩子们坐在彩虹伞上,自由的拍拍腿、拍拍肩;放松的躺在彩虹伞上,老师用大皮球为大家放松,师幼自然交流。
2.卷海草,收拾彩虹伞,引导幼儿自己整理活动玩具,结束泊动。
(二)《开火车》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
2.锻炼碎步行走的平衡协调能力。
3.获得通过团结合作取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小喇叭、拱形门、彩带、平衡板,布置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说明活动内容
教师向幼儿说明活动的内容:
1.幼儿列成纵队,第一个幼儿作为车头,左手拿喇叭,他身后的幼儿均用右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右臂上,左手屈肘,模拟火车轮轴的链杆。这样就形成了一列长长的“火车”。
2.这列“火车”既要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还要在拐弯的“轨道”上行驶,而后穿“隧道”,过“大桥”。
(二)观察活动场地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观察,请幼儿说说活动场地有些什么设置。
2.在幼儿表述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活动场地的设置:场地是长方形,靠近场地边沿的地方画有平行的双线,两线间隔0.6米,是“火车”行驶的“轨道"。开火车的拱形门用彩带拴接起来,是“隧道”,平衡板就是过河的大桥。
(三)讲解活动方法
教师结合活动场地的设置,向幼儿讲解活动的方法:
1.教师作为调度,向“火车”司机发出指令,指挥“火车”的行止及快慢。
2.第一个幼儿作为火车头的“司机”,听从调度。当教师发出“出发”的指令,他就吹响喇叭“呜”,右手模拟拉汽笛的样子,然后慢慢起步。此后听从教师的指令调整方向和快慢。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时,速度可以稍快一点,在拐弯的“轨道”上行驶时,速度要慢下来。在穿“隧道”和“过大桥”时,也要减慢速度。当教师发出“到站”的指令时,他再次吹响喇叭“呜~呜~ ”,然后渐行渐慢,直到停止。
3.在“火车”出发开动后,后面的幼儿跟着起步,嘴里喊出“轰隆、轰隆”有节奏的声音,随着节奏,每个幼儿用屈肘的左手整齐地划圈,表示“车轮”在滚动行驶。动作的快慢要根据火车速度的快慢进行调整。“火车”在行驶的时候,幼儿要用碎步行走,以免碰到前面幼儿的脚。“火车”在拐弯行驶时,幼儿身子要稍向内弯曲倾斜,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练习基本动作
1.教师指导几个可作为“司机”的幼儿练习几个基本动作:吹喇叭、拉汽笛、慢起步、拐弯、加速、减速、到站。
2.教师指导全体幼儿练习搭肩、用屈肘的左手整齐地划圈、碎步走等动作。
(五)进行游戏活动
1.教师用“出发”“拐弯”“穿隧道”“过大桥”“加速”“减速”“到站"等指令指挥“火车”行驶。同时运用动作和语言给幼儿以适当的提示和鼓励,使幼儿学会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并与同伴协调,做到互相配合,动作一致。
2.游戏一遍后,可以更换“司机”重复游戏。
(六)结束游戏活动
1.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自由散步,进行放松整理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对游戏活动的感受,并给予幼儿鼓励性的评价。
活动延伸:
扩展游戏情节,将幼儿分成两拨,组成两列“火车”对向行驶(要错开穿“隧道”,过“大桥”),两列火车相遇时,两个“司机”都吹喇叭表示拉汽笛互相致意。
四、花样篮球
活动目标:
1.复习拍球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拍球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下午班——
3月1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特色绘本:《嘘!》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动物需要保持安静的原因。
2.初步建立在特定环境下需要保持安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角色卡片、箭头4个、黑板、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图书内容物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图书内容,寻找提醒安静的好方法
1.最近我们看过一本书,是什么呢?(出示图书)
2.“嘘”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时候需要安静,不能发出声音呢?
4.小动物们都是怎么提醒朋友安静的?
5.动物们真有礼貌,有人在睡觉,其他人就要保持安静,懂得照顾别人。除了“嘘”这个动作以外,书中还用了什么方法提醒动物朋友要安静?
小结:仔细看书地小朋友就会发现,提醒别人安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表情、轻轻地说等办法提醒别人安静,不要打扰别人。
(二)朋友请安静
1.故事里有句很重要的话“嘘--请安静一点儿”,还记得谁对谁说过这句话吗?
2.动物提醒朋友要保持安静,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会对朋友说什么?教师扮演小动物提问:为什么要保持安静?
小结:当兔宝宝睡觉的时候,如果动物们不留意,就会吵醒它,所以要保持安静,轻轻地说“嘘--请安静一点儿。”
3.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小动物说“嘘--请安静一点儿”。幼儿与展板上的动物互动,模仿动物进行传话提醒。
小结:需要安静的时候,可以互相提醒,轻轻地告诉他保持安静的原因。
(三)做个安静的好宝宝
1.在幼儿园里没有需要保持安静的时候呢?为什么?
2.观看PPT,说说在哪些情景需要保持安静。
3.(出示升旗仪式图片)为什么升旗仪式的时候也需要保持安静?
小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看到国旗要表示尊重,所以升旗仪式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单在幼儿园里,还有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也需要我们保持安静。希望你们做一个会观察的小朋友,留心发现。把你的发现和老师同伴们分享。
二、体育游戏
(一)《过小桥,我不怕》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不怕困难,坚持练习。
2.学习在不同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能保持身体平衡。
活动准备:
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跟随教师在场地的四周跑跑停停做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背上你们的小包,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幼儿(边跑边说):嘟嘟嘟,嘟嘟嘟,旅游的车儿快快开。教师:哪里开?哪里开?
(二)练习在不同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练习在两条平衡木中间走,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不碰平衡木
2.游戏:过小桥。
(三)游戏:我和小包过小桥。
幼儿取下肩上的小包,或抱在怀中,或顶在头上,或拎在手中,一个跟着一个过小桥,迅速跑向教师,击掌后,再进行游戏。
(四)放松活动。
幼儿放下小包,坐在平衡木上轻松拍打腿部肌肉。
体育游戏
(二)游戏《小脚跳跳跳》。
活动目标:
1.大胆参加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学习在活动中保护自己。
2.练习双脚从高处往下跳。
活动准备:
1.高20厘米的方形积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供幼儿站立),间隔摆放于场地中央。
2.长条板凳或平衡木(略高于方形积木)2个。
3.给幼儿脚踝上系上铃铛。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活动操。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踢腿运动或踏步运动、弓步运动或踏步运动、下蹲运动或踏步运动、全身运动或跳跃运动。
(二)自由活动脚,试试自己的脚可以做什么。
教师:两只小手拍一拍,两只小脚踏一踏。伸出小手抓一抓,伸出小脚挠一挠。多么可爱的小脚丫,你能用小脚做什么?
(三)练习双脚跳。
看手势,幼儿做双脚轻轻跳和双脚重重跳的反应练习。
(四)学习从高处往下跳。
1.幼儿自由玩积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从积木上往下跳。
2.请动作规范的幼儿做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演示:站在高处,屈膝摆臂,轻轻一跳,落地屈膝站稳。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可任意选择积木、板凳或平衡木)。
(五)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玩法:将积木放在地上围成圆圈做“池塘”,取下铃铛放在场地中央做“害虫”。幼儿站在积木上,当听到指令“小青蛙抓害虫啦”后,跳下积木,跳进池塘游水。听到指令“快把害虫全吃掉”时,幼儿迅速抓起地上的害虫返回。游戏可反复进行。
(六)放松活动。
四、花样篮球
活动目标:
1.复习拍球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拍球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