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芽芽一班 刘雨婷
2025.4.21—2025.4.25 第十一周
上午班——
4月2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2.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木块、纸杯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我的小手》(心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各部分的名称(手心、手背、手指),并了解小手的多种用途。
2.通过游戏、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自己小手的喜爱之情,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手指偶,装各种物品的魔术袋(橡皮泥、石头、积木、糖果),图片(展示小手做各种事情和保护小手的方法),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手指游戏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红红和黄黄”的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红红和黄黄,两个好朋友,见面点点头,再见摆摆手。”
(二)我知道的小手。
1. 认识小手的结构。
(1)教师展示自己的手,引导幼儿观察,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手心、手背。
(2)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教师一起认识小手各部分的名称。提问幼儿:“小手有几根手指呀?”“手心在哪里?手背在哪里?”引导幼儿积极回答。
2.了解小手的用途。
(1)教师提问:“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如吃饭、穿衣服、画画、玩玩具等。
(2)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在用手做什么,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小手用途的认识。
(3)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巩固对小手用途的了解。“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来。”
3.保护小手的方法。
(1)教师出示受伤的小熊玩具,讲述小熊因为不注意保护小手而受伤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同情和关注。提问幼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不玩尖锐的东西、不把手伸进危险的地方、勤洗手、天冷时戴手套等。
(2)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保护小手的方法,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三)互动环节。
1.游戏一:猜一猜。教师准备一个魔术袋,里面装有各种物品,让幼儿通过触摸判断是什么物品,并说出小手的感觉,如软软的、硬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对于猜中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
2.游戏二:小手变变变。教师示范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如小兔子、小鸭子、小孔雀等,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小手变出各种造型,并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对于想象力丰富、造型独特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练习与巩固。
让幼儿用小手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如画手掌画,体验小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总结与结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手的重要性和保护小手的方法。“我们的小手很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也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手,让它一直健健康康的。”
2.带领幼儿一起唱《小手歌》,结束活动。“小手小手真能干,会画会写还会玩。小手小手要保护,不玩危险不受伤。”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户外游戏:《快乐拥抱》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愿意与同伴抱一抱。
2.练习在大小不同的报纸上平衡站立。
3.培养注意力集中,能够仔细听音乐。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做热身运动:基本动作练习。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音乐贯穿与故事中。
1.小花猫吃过晚饭,和妈妈一起去散步。(曲一:走)
2. 突然,看见一只小老鼠在偷吃粮食。小老鼠看见了花猫,赶紧跑,老鼠在前面跑,小花猫在后面追。(曲二:跑)
3. 吱溜,小老鼠钻进草丛不见了,怎么办?小花猫蹲下来,悄悄地在草丛四周仔细查找。(曲三:蹲走)终于把小老鼠逮住了。(曲四:自由舞动)
(二)激发幼儿拥抱,导入主题。
1.小花猫把老鼠逮住了,心里高兴吗?小朋友当你心里很高兴、很快乐的时候,你会怎样?(笑、跳、抱等)请你们找个好朋友相互拥抱拥抱庆祝一下!(幼儿自由找朋友相互拥抱)本环节,教师适时关注不爱交流的孩子,及时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
2.启发提问:孩子们,和好朋友拥抱感觉怎样?(很好、快乐、高兴、开心等)
3.听音乐:
小朋友,我们来听听音乐,音乐停止时找一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三)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玩快乐拥抱的游戏。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一张报纸,将报纸平展,练习两人拥抱在一起站在报纸上,要求双脚必须踩在报纸上。
2.请幼儿听音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报纸是“小老鼠”的家。老师扮演“猫”,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小老鼠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自由的做动作。音乐停止,猫捉老鼠,小老鼠赶紧跑回家,两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3.减少报纸数量,增加游戏难度。
教师:有些小老鼠的家被猫发现了,小老鼠回不到家,只好躲到好朋友的家里。
抽掉一部分报纸,要求小老鼠在音乐停止时找到家,并和其他伙伴(增加到3——4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4.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再次增加难度。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毛巾、玩具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体验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快乐。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4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3.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香皂种类》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香皂。了解香皂的基本用途,即清洁皮肤。
2.通过观察、触摸、闻气味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日常用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颜色、气味的香皂样品(如透明皂、不透明皂、药皂、手工皂),清水、洗手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展示一块香皂,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处呢?”引出主题。
2.简单介绍香皂的用途,激发幼儿兴趣。
(二)认识香皂。
1.展示不同类型的香皂样品。
教师逐一展示透明皂、不透明皂、药皂、手工皂等,让幼儿观察其外观特征。提问:“这些香皂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描述。
2.感知香皂的气味和触感。
让幼儿闻一闻香皂的气味,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气味。让幼儿触摸香皂,感受其质地,如光滑、粗糙等。
3.讲解香皂的清洁功能。
教师示范用香皂洗手,边洗边讲解香皂如何帮助清洁皮肤。提问:“为什么我们要用香皂洗手呢?”引导幼儿理解香皂的清洁作用。
(三)互动环节。
让幼儿分组观察、触摸、闻气味,进一步认识香皂的种类和特征。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哪种香皂?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四)练习与巩固。
1.游戏:“找香皂”,教师将香皂样品藏起来,让幼儿根据描述找到相应的香皂。例如:“找到一块透明的、有香味的香皂。”
2.让幼儿用香皂洗手,亲身体验香皂的清洁功能。
(五)教师总结香皂的种类和清洁功能。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打保龄球》
活动目标:
1.能手眼协调地用力向前推球,滚球,有击中目标的意识。
2.认真体会动作要领,能控制和协调自己的动作,感受击中目标带来的快乐。
3.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对打保龄球这一游戏形式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饮料盒,铁罐,大号可乐瓶,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球员热身操。
幼儿随教师做热身活动,直臂,曲臂,做前,后绕环,侧绕环等动作,教师重点提示幼儿活动肩关节和腕关节。
(二)探索活动:打保龄球。
1.自由探索。教师组织幼儿用小皮球轮流击多个方向的可乐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滚击的动作和方法并及时指导。
2.讨论交流;这样玩。
(1)教师请个别动作正确的幼儿边说边示范,帮助幼儿提取要领;看清目标,对准目标用力向前推球,滚球,最后击中目标。
(2)幼儿学习用正确的动作要领打保龄球,教师引导幼儿发展在动作中身体重心要下移来保持平衡。
(三)再次尝试:打保龄球。
1.教师组织幼儿将若干个可乐瓶摆成保龄球瓶状。教师以玩“打保龄球”为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
2.幼儿用小皮球滚球来反复练习。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用力向前推球,滚球,能否尽力击中目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或指导。
(四)竞赛活动:打保龄球比赛。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组织幼儿进行打保龄球比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运动量增加竞赛次数。
(五)放松活动:球员放松操。
教师组织幼儿做上下肢的放松活动。可让幼儿轻轻做直绕环,曲绕环,侧绕环等动作,放松肩关节和腕关节,以及腰,踝关节。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室
材料:粘土、木棍、马克笔
活动目标:
1.参加各种手工活动,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培养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欣赏色彩鲜明、造型简单的生活物品、美术作品。对美的形象有一定的反应。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4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二、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专注力,能够集中注意力。
2.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锻炼手部灵活力。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语言区
材料:故事盒子、手指玩偶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一课题: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