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豆豆一班 梅宇艳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我的小手会发电》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干燥的小手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2.能够尝试用小手进行摩擦操作,发展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对科学现象产生好奇,乐于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碎纸屑、小泡沫颗粒、塑料尺子、干燥的毛巾、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小纸屑找朋友”动画。
2.教师提问“小纸屑想和小手做朋友,可怎么都粘不上,谁有办法帮它?”
3.引导幼儿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二)探索操作,感知现象
1.教师示范:用干燥的手握住塑料尺,在毛巾上快速摩擦数次,再靠近碎纸屑,引导幼儿观察“小纸屑被吸起来了”。
2.幼儿操作:幼儿每人拿一把尺子和少量碎纸屑,模仿教师动作进行摩擦、吸引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摩擦速度。
(三)总结提升,巩固认知
1.教师小结“干燥的小手和尺子摩擦后,就像‘发电’一样,有了吸引力,能吸起小纸屑”。
四、户外体育游戏:《彩虹伞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认识彩虹伞,感知其丰富的色彩,通过游戏初步理解“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概念。
2.锻炼幼儿跑、跳、蹲、爬等大肌肉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在教师指令下学习简单的集体协作。
3.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玩彩虹伞的快乐,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型彩虹伞一把、欢快的背景音乐(如《颜色歌》、《彩虹的约定》)、舒缓的放松音乐、小球若干(可选)。
2.环境准备:平坦、柔软的户外场地(如草坪、塑胶地)。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听指令做动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与导入
1.情景导入:教师神秘地出示彩虹伞:“宝宝们看,老师带来了一片大大的、会变魔术的彩虹云!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游戏吧!”
2.热身运动: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
“我们一起绕着彩虹伞走一走。”(顺时针、逆时针走)
“踮起脚尖,摸摸彩虹云。”(向上伸展)
“蹲下来,找一找彩虹云下面有什么。”(蹲起练习)
(二)基本部分:游戏“变变变”
游戏一:大海浪与小波浪
玩法:所有幼儿和老师一起握住彩虹伞的边缘。
教师:“大风吹来了,大海浪来啦!”大家一起上下大幅度抖动伞面,制造“汹涌的波浪”。
教师:“风小了,小波浪。”大家一起轻轻地、快速地抖动伞面。
目的:让幼儿熟悉彩虹伞,练习抖动的动作,感受力量大小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游戏二:大面包与藏猫猫
玩法:变面包:教师:“彩虹伞要变魔术了,1,2,3,变出一个大面包!”所有幼儿一起用力将伞向上抛起,让伞在空中鼓成一个“大面包”,然后落下。
藏猫猫:教师:“面包好香呀,我们钻进去尝一口吧!”教师和幼儿一起迅速蹲下,将伞盖在身上,坐在伞里,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宝宝们藏好了吗?看看谁也在这里面呀?”
教师:“太阳出来了,我们要出来啦!”大家一起站起来,将伞掀开。
目的:练习抛、蹲、钻等动作,体验空间变化带来的乐趣,增进师生、同伴间的亲密感。
游戏三:颜色快快跑
玩法:教师说出一种彩虹伞上的颜色(如:“红色红色快回家!”),所有摸到那种颜色的幼儿要迅速跑到伞底下或交换位置。
目的:巩固对颜色的认知,训练听觉反应和快速移动的能力。
(游戏升级可选:可将一些小皮球作为“果酱”或“鱼宝宝”放在伞中央,大家一起抖动伞面,让球在伞上跳跃或滚落,增加趣味性。)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
1.放松运动:播放舒缓的音乐。
“彩虹云玩累了,要休息了。”引导幼儿慢慢拉着伞坐下或趴下。
“我们一起给彩虹云按摩吧。”带领幼儿用手轻轻拍打伞面,放松手臂。
“我们把彩虹云卷起来,变成一道小小的彩虹。”师生合作将伞卷起。
2.整理评价:表扬和鼓励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宝宝:“今天宝宝们真棒,和彩虹伞变成了好朋友,我们下次再请它来玩,好吗?”
3.整理器材:师生一起将彩虹伞收好。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建构区、科学区、娃娃家、美工区、音乐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沙锤。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
2.体验操作乐器、管理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音乐游戏:《小小猪》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的节奏特点。
2.能跟随音乐模仿小猪动作,尝试用肢体表达节奏。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愿意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小小猪》儿歌音频/视频、小猪头饰、软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测谜语,倾听歌曲
1.教师给出谜语,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圆圆鼻子爱拱土,整天哼哼胖乎乎!猜猜它是谁?”
2.(出示小猪图片)播放音乐前奏,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歌曲主题。
(二)感知与模仿
1.播放歌曲,提问:“小猪在做什么?”(走路、洗澡、打滚……)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2.教师示范关键动作,带领幼儿跟练。
3. 分发头饰,分组随音乐律动。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并拢跳跃的简单动作,增强腿部力量。
2.通过模仿小青蛙跳荷叶的有趣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锻炼跳跃能力,提升身体协调性。
3.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喜爱之情,培养勇敢尝试、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小青蛙头饰、垫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教师播放欢快的《小青蛙》儿歌,同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如跳跃、呱呱叫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模仿的是谁呀?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引出本次游戏的主题——小青蛙跳荷叶。
(二)幼儿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上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生气小火苗灭一灭》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气的情绪,知道生气时身体会有“小火苗”的感觉(如脸红、心跳快)。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生气情绪。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平静、开心的情绪带来的舒适感。
活动准备:
手偶、轻音乐、彩色画笔和画纸、装有温水的小水杯
活动过程:
(一)手偶导入,感知情绪
1.教师操纵“生气小火苗”手偶,模仿生气的语气进入情境“我玩具被抢了,好生气!”
2.引导幼儿观察手偶表情和教师夸张动作(皱眉、跺脚),提问“小火苗怎么了?你们生气时像它一样吗?”。
(二) 探索方法,熄灭“火苗”
1.教师出示“开心小云朵”手偶,说“我有办法让小火苗变开心!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引导幼儿思考
2.示范消气方法:深呼吸(“呼—吸—”)、喝温水、画一画开心的事,引导幼儿模仿。
3.让幼儿尝试深呼吸、喝温水,或用画笔涂画让自己开心的东西,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消气方式。
(三)总结回顾,巩固方法
1.教师小结“生气时的‘小火苗’,可以用深呼吸、喝温水、想开心事灭掉”,播放舒缓音乐,和幼儿一起做“深呼吸操”
四、户外体育游戏:《小鱼游啊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模仿小鱼游动的动作,学习不同的动作。
2.体验玩游戏的乐趣,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呼啦圈、轻松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播放音乐,通过模仿小鱼的各种姿态进行动态拉伸,充分预热身体。
(二)游戏《小鱼游啊游》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如何站在呼啦圈内,双脚交替迈步沿着呼啦直线前进,同时身体微微摆动模仿小鱼游姿。
2.鼓励幼儿分散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提醒幼儿注意保持平衡不要摔倒。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
(二)材料调整:建构区增加大小雪花片。
(三)重点指导区域:建构区
活动目标:
1.能了解各种拼插玩具的名称。
2.尝试小型的拼插玩具,掌握初步的玩法。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建构游戏:《搭房子》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感知平衡与稳定的概念。
2.尝试用叠高、平铺的方式搭建简单的房屋结构,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3.体验搭建的乐趣,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积木、底板托盘、积木房子例示图、了解房子大致的模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展示
1.出示小熊玩偶
“它的家被风吹倒了,怎么办?”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帮忙重建,引出主题。
(二)自由搭建
1.教师示范基础的“门框+屋顶”结构搭建,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2.提供积木让幼儿进行搭建,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观察。
(三)作品展示
1.邀请幼儿展示已完成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
集体投票评选“最牢固奖”“最美设计奖”,颁发贴纸奖励。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猴摘桃》
活动目标:
1.练习纵跳触物和手脚着地爬行的动作,发展下肢力量与协调性。
2. 掌握助跑跳的基础方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悬挂式毛绒桃子、软质平衡木/垫子组成的“山路”,树桩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防止活动中受伤。
(二)游戏《小猴摘桃》
1.沿S形路线绕过树桩,练习急停转向能力。
2.助跑后起跳触碰悬挂的桃子,成功后将桃子放入篮筐。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并参与集体讨论及动作要领。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看护幼儿安全。
下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特色绘本活动:《咚咚咚》
活动目标:
1.认识故事中的大老虎、大象、小乌龟等动物,能简单说出部分动物的典型特征。
2.能够模仿“咚咚咚”的敲门声和动物叫声。
3.喜欢听故事,体验猜测动物身份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手偶、“小房子”道具、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道具导入
1.教师出示“小房子”道具,播放背景音乐,模仿敲门声“咚咚咚”。
2.教师提问“小房子里会来谁呀?我们一起听听看!”,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分段讲故事,互动猜测
1.教师边操作动物手偶,边逐段讲述故事,讲到“请问你是谁?”时,暂停并引导幼儿猜测动物,再出示对应手偶揭晓答案,带领幼儿模仿动物动作。
2.讲到小乌龟的谜语部分(“有四条腿,看到小鱼追追追”),放慢语速,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最后出示小乌龟手偶,一起说“原来是小乌龟呀!”。
(三)回顾故事
1.教师用手偶快速回顾所有敲门的动物,提问“谁最后回家歇腿啦?”,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最后模仿小乌龟爬的动作,和幼儿一起说“爬来爬去好累呀,我们和小乌龟一起休息吧!”
二、户外体育游戏:《兔宝宝采蘑菇》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感知空间方位变化。
2.发展腿部肌肉力量与身体平衡能力,学会轻轻落地。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塑料蘑菇模型、迷你兔耳朵头饰、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防止活动中受伤。
(二)游戏《兔宝宝采蘑菇》
1.在直线路径上放置间隔适中的蘑菇,示范双手举过头顶学兔子蹦跳,强调前脚掌用力蹬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2.增加曲线路线绕过“大树”(标志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蘑菇目标。设置双人合作模式:“大兔子带小兔子一起跳!”
(三)播放轻音乐进行放松整理,模仿困倦的小兔子蜷缩休息,轻拍背部舒缓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