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实验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实验园区

课题:2025.10.9—2025.10.11 第一学期第六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豆豆二班    徐梦萍

2025.10.9—2025.10.11 第六周

下午班——

10月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搓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是圆形的,了解搓元宵是传统节日里的常见活动,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手掌“搓、揉”的动作制作元宵,能尝试将彩泥搓成大小基本均匀的圆形,发展手部小肌肉力量。

3.在动手制作元宵的过程中,体验美工游戏的乐趣,萌发对传统美食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各色超轻彩泥;仿真元宵图片或实物;小盘子若干;轻柔的传统音乐。

2.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元宵,对“圆”的物品有初步认知。

3.将桌面铺好防水桌布,每组幼儿围坐成小圆圈;墙面张贴元宵图片和“搓元宵”步骤示意图,营造节日氛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元宵宝宝来做客

1.教师出示仿真元宵实物或图片,用拟人化的语气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圆圆的小客人来做客啦,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元宵)它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白白的)”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元宵的外形特征。

2.播放轻柔的传统音乐,教师接着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吃甜甜的元宵。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厨师,用彩泥做一碗香喷喷的‘元宵’好不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二)动手制作,搓出圆圆小元宵

1.教师讲解并示范搓元宵的方法:“我们先从彩泥里拿出一小块,放在手心里,像这样把它揉一揉(双手合十揉彩泥),再用手掌来回搓一搓(双手掌心相对搓彩泥),就能把它变成圆圆的元宵啦!”边说边放慢动作示范,重点展示“揉”和“搓”的动作。

2.幼儿自主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手部力量弱的幼儿按压彩泥,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搓出大小不同的元宵,提醒幼儿将做好的元宵放在小盘子里。

3.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你看,小明搓的元宵圆圆的,真好看!小红还做了彩色的元宵,太有创意啦!”

(三)游戏拓展,元宵美食分享会

1.开展“元宵装盘”游戏:给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大托盘,让他们将自己制作的“元宵”轻轻放进托盘里,合作拼成一个大圆形或其他简单图案。

2.教师扮演“美食店老板”,与幼儿进行互动:“小厨师们,你们做的元宵真香呀!我要买一碗,请问这碗元宵里有几个呀?”引导幼儿简单点数自己制作的元宵数量。

3.活动结束,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彩泥搓元宵,不仅锻炼了小手,还体验了做小厨师的快乐。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本领哦!”最后带领幼儿一起收拾彩泥和工具。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样过桥》

活动目标:

1.知道“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理解游戏中“小羊要小心过独木桥”的简单规则,能区分“桥面”和“桥下”。

2.能在10-15厘米宽的“独木桥”上平稳行走,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尝试在行走中调整身体姿势保持稳定。

3.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体验挑战自我的快乐,愿意接受同伴的鼓励和帮助,增强勇敢尝试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彩色布条或平衡木2-3条,作为“独木桥”;小羊头饰每人一个;“青草”道具若干;欢快的动物主题背景音乐。

2.幼儿在故事或动画片中见过小羊的形象,有过在低矮平面上行走的简单经验。

3.在户外平整场地布置“小河”场景,将“独木桥”架在“小河”上;场地一侧放置“青草”道具作为“对岸的草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羊做早操

1.教师带领幼儿佩戴小羊头饰,在场地边缘围成圆圈,播放背景音乐,开展“小羊早操”:“小羊小羊点点头(活动颈部),小羊小羊耸耸肩(活动肩膀),小羊小羊抬抬腿(活动腿部),小羊小羊跳一跳(轻轻跳跃)”,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2.热身结束后,教师创设情境:“小羊们,我们的青草吃完啦,河对岸的草地上有好多新鲜的青草,但是要走过独木桥才能过去,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二)游戏进行,小心过小桥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独木桥”旁,讲解规则并示范:“这就是过河的独木桥,我们要像小羊一样,双脚踩在桥面上,眼睛看着前方,一步一步慢慢走,不能掉进‘小河’里哦。”教师边说边慢速示范,强调手臂可以打开保持平衡。

2.幼儿分组进行“小羊过桥”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引导:

(1)对于不敢迈步的幼儿,教师蹲在桥旁鼓励:“别怕,老师在这儿陪着你,慢慢把脚踩上去,像踩在云朵上一样。”

(2)对于行走摇晃的幼儿,提醒他们:“把小胳膊打开,像小飞机的翅膀一样,这样就稳啦!”

(3)对于顺利过桥的幼儿,引导他们捡起“青草”后,从桥的侧面走回来,避免与对面过桥的幼儿碰撞。

3.游戏重复2-3轮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在“草地”上休息,分享感受:“刚才过桥的时候,你们觉得哪里最难?是怎么克服的呀?”

(三)放松整理,小羊回家啦

1.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小羊们都吃饱青草啦,我们一起伸个懒腰,拍拍小胳膊、揉揉小腿,让身体放松一下。”幼儿跟随教师做缓慢的拉伸动作。

2.教师总结活动,表扬幼儿的勇敢表现:“今天所有小羊都勇敢地走过了独木桥,还学会了保持平衡的小技巧,你们都是最棒的勇敢小羊!”随后带领幼儿收拾道具,有序回到活动室。

 

 

下午班——

10月1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益智游戏:《拼图乐》

活动目标:

1.认识拼图的基本玩法,能尝试将3-4块的简单拼图拼合完整,体验成功的乐趣。

2.在拼图过程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愿意参与集体游戏,在同伴互动中学习轮流和等待。

活动准备:

1.一套色彩鲜艳、图案熟悉的大尺寸示范拼图。

2.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套难度适宜的拼图,图案多样化且独立包装。

3.在活动室地面或桌面上铺设柔软的地垫或桌布,创设舒适、专注的拼图区域。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拼图宝宝来做客

1.教师出示大拼图的单个碎片,用神秘的语气提问:“今天有一群形状奇怪的宝宝来做客,它们是谁呀?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变完整好不好?”

2.教师现场快速拼合示范拼图,展示完整图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索体验,我和拼图做朋友

1.教师讲解拼图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找一找拼图上的小线条,就像小手拉小手一样,把它们对齐、拼在一起。”并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

2.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拼图,教师巡回观察,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如帮助其辨认边缘、匹配颜色。

3.鼓励幼儿完成拼图后,向身边的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游戏延伸,拼图大派对

1.组织“拼图接力”小游戏:将幼儿分成2-3组,每组一套稍大的拼图,幼儿轮流上前拼一块,共同完成整幅拼图。

2.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所有完成的拼图作品,对每位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3.引导幼儿一起将拼图碎片整理好,放回指定位置,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小投掷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肩上挥臂投掷的基本动作,能将轻物向前投掷2-3米,感受投掷的乐趣。

2.在游戏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上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与控制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彩色“投掷靶”,用硬纸板制作,画上动物脸或圆形靶心,固定在低矮支架上3-4个。

2.彩色软球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确保每人都有投掷物。

3.在户外场地划分出投掷线,投掷靶与投掷线距离保持2-3米,清除场地内的尖锐物品,确保活动安全。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手小脚动起来

1.教师带领幼儿做“模仿操”,依次活动头部、肩部、手腕、膝盖和脚踝,如“点点头”“耸耸肩”“小手绕一绕”“小脚跳一跳”。

2.加入投掷相关的动作练习,如“小鸟飞”(双臂上下摆动)、“扔小球”(徒手做肩上挥臂投掷的模仿动作),充分激活身体关节。

(二)游戏探索,我是小小投掷手

1.教师示范讲解:站在投掷线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右手拿球举过肩膀,眼睛看着靶心,然后用力向前挥臂将球投出去。边示范边说口诀:“小手举高高,眼睛看靶心,用力往前扔!”

2.幼儿分组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的动作进行个别纠正,如提醒幼儿不要超过投掷线、投掷时手臂要向前挥。

(1)自由投掷:幼儿每人拿1-2个软球,自由尝试将球投向前方的投掷靶。

(2)瞄准投掷:教师鼓励幼儿瞄准靶心投掷,对投中靶心的幼儿给予口头表扬,如“XX小朋友真厉害,投中小熊的脸啦!”

(3)接力投掷:将幼儿分成3-4组,每组幼儿排队站在投掷线后,依次上前投掷,投完后将球捡回交给下一位同伴,直到所有球都投掷完毕。

3.增加游戏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投掷靶旁放置小筐,鼓励幼儿将投偏的球捡回筐里,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和责任感。

(三)放松整理,游戏结束啦

1.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捶捶小胳膊”“揉揉小腿肚”,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平静。

2.组织幼儿一起收拾器材,将软球、投掷靶等物品放回指定的收纳箱,共同整理活动场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午班——

10月11日   星期六(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社会:《神奇的大拇指点赞》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大拇指,知道“点赞”是表示喜欢、鼓励的意思,理解点赞的场景。

2.能主动伸出大拇指给同伴或自己点赞,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搭配动作表达赞美。

3.感受被点赞的快乐,愿意用点赞的方式关心、鼓励同伴,萌发自信和友好交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卡通大拇指手偶1-2个;彩色卡纸制作的“点赞小贴纸”若干;《大拇指之歌》儿歌音频;幼儿日常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照片。

2.幼儿在生活中见过成人用大拇指表示“好”,有过被表扬的经历。

3.在活动室墙面布置“点赞树”;将幼儿优秀照片贴在活动区周围,营造积极的氛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大拇指来做客

1.教师出示卡通大拇指手偶,用拟人化的语气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神奇的大拇指,今天来和大家做朋友啦!”

2.引导幼儿伸出自己的大拇指,观察并提问:“找找自己的大拇指在哪里?它长得圆圆的、短短的,是不是很可爱呀?”

3.播放《大拇指之歌》,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伸出大拇指,点点头;伸出大拇指,笑一笑;我们的大拇指,真神奇!”激发幼儿对大拇指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点赞的秘密

1.教师展示幼儿日常活动的优秀照片,边指照片边说:“看,小明自己把饭吃完了,真厉害,我们送他一个大拇指点赞吧!”同时伸出大拇指示范“点赞”动作。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说说:“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给同伴点赞?”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如同伴帮忙捡玩具、画完画),并带领大家给想象中的场景点赞。

3.开展“点赞小练习”: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做一个“了不起的小事”(如把椅子摆好、唱一句儿歌),完成后互相伸出大拇指点赞,并说一句“你真棒”。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和语言。

(三)游戏结束,点赞树开花

1.教师指着墙面的“点赞树”说:“这棵树需要大家的点赞才能开花,我们把刚才给同伴的点赞,变成小树叶贴上去吧!”

2.给每位幼儿发放“点赞小贴纸”,请他们将贴纸贴在“点赞树”的空白树叶上,边贴边说:“我给XX点赞,因为他______”(教师帮助幼儿补充简单理由)。

3.活动结束,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点赞树”:“你们看,点赞树开满了花,都是大家友好、能干的小证明!以后我们要经常给身边的人点赞哦!

四、户外体育游戏:《鞋子踢踢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鞋子的外观特征,知道鞋子是保护小脚的工具,理解游戏中“轻踢鞋子不弄脏”的规则。

2.能双脚交替轻轻踢鞋子,尝试控制力度和方向,发展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3.在踢鞋子游戏中体验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耍,增强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双便于穿脱的运动鞋;彩色粉笔在场地画3-4个圆形“鞋子小窝”;欢快的儿童歌曲音频;小贴纸奖励。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穿脱鞋子的经验,知道鞋子的正反面。

3.选择户外平坦、干净的塑胶场地或草坪;将“鞋子小窝”均匀分布在场地中,间距约2米,确保幼儿活动空间充足。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鞋子做运动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场边围成圆圈,每人穿着鞋子做“鞋子热身操”:“小鞋子,点点头(踮脚尖);小鞋子,跺跺脚(轻轻跺脚);小鞋子,开火车(双脚交替向前走)。”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提问:“你的鞋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没有好看的图案呀?”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描述。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一会儿我们要和鞋子玩游戏,要轻轻踢,不能把鞋子踢到很远的地方,还要记得把鞋子送回‘小窝’哦。”

(二)游戏进行,鞋子踢踢乐

1.幼儿脱下鞋子放在脚边,教师示范“轻踢鞋子”的动作:“双脚分开站好,用脚尖轻轻碰一碰鞋子,让鞋子慢慢向前走。”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对踢得太用力的幼儿说“轻轻踢,鞋子才不会疼哦”;对不知道怎么踢的幼儿,手把手辅助练习。

3.开展“鞋子回家”比赛: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幼儿需要把自己的鞋子踢进对应的“鞋子小窝”,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小贴纸奖励,教师提醒幼儿不要争抢场地。

(三)放松整理,鞋子好朋友

1.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

2.组织幼儿分享游戏感受,并带着问题提问幼儿。

3.引导幼儿检查鞋子是否脏了、乱了,共同把鞋子摆放整齐。

4.教师总结活动,我们和鞋子玩了游戏,还学会了爱护鞋子。

5.给每位参与游戏的幼儿发放小贴纸,带领幼儿有序穿好鞋子,返回活动室。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生活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

(二)材料调整:益智区增加几套木制穿线玩具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能较为熟练地将绳子穿过大孔径的穿线板或串珠。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在穿线过程中愿意克服困难,坚持完成简单的穿线造型。

3.创造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鼓励其用穿线玩具设计出简单的图案或造型。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个木制穿线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木质穿线玩具,以游戏的形式来引起幼儿兴趣。

2.简单示范穿线动作,告诉幼儿“绳子钻进洞,小手拉出来”。

3.幼儿自主选择玩具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并轻声指导。

4.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穿线成果,互相说说穿的是什么。

5.引导幼儿一起将玩具和绳子收拾好,放回固定位置。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