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三班 钱雪琴
2025.10.9—2025.10.11 第六周
下午班——
10月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户外游戏:《趣味积木探索》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积木进行简单搭建(如搭房子、小车),发展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
2.在小组搭建中愿意与同伴分享积木,学习简单的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大积木、适合活动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环节:“积木变变变”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积木,用情境语言引导:“今天积木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啦,它能变成房子、小车,你们想把它变成什么?”
2.邀请2-3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激发搭建兴趣,同时强调户外活动要遵守“不推挤、不扔积木”的规则。
(二)展开环节:分组搭建与探索。
1.幼儿分组搭建
(1)教师分发积木,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搭建,提醒幼儿若需要同伴的积木可以说“请借我一块好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如示范搭简单的“围墙”),并表扬会分享、会合作的小组。
2.搭建成果分享
每组邀请1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你们搭的是什么?用了几块积木呀?”,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三)结束环节:整理积木与小结。
1.教师发出“积木宝宝要回家”的信号,带领幼儿一起将积木分类放回收纳箱。
2.整理完成后,教师小结:“今天大家不仅搭出了有趣的作品,还会和小伙伴分享积木,都是能干的小建筑师!”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阅读室
材料:绘本
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绘本安静阅读,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如短句)讲述绘本中的主要画面或情节。
2.养成轻拿轻放绘本、看完后归位的良好习惯,感受绘本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1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创意美发屋
活动目标:
1.认识美发屋的常见工具(梳子、吹风机、发夹、卷发棒模型),了解理发师、顾客的基本角色分工;能使用简单工具模仿剪发、卷发、扎辫子等动作,用短句表达需求(如“我想扎小辫子”“剪短一点”)。
2.能利用彩纸、丝带等材料设计简单发型(如编辫子、夹彩色发夹);尝试搭配“美发饰品”,在游戏中感受美的表达,增强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科发室
材料:放大镜 、树叶 、石头。
活动目标:
1. 通过放大镜观察,发现“平时看到的小东西,放大后会变清楚、有更多细节”,感知放大现象。
2. 学会正确拿握放大镜(手捏手柄、对准物体),能将看到的细节用简单语言描述(如“树叶上有小线条”“石头上有小坑”)。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0月11日 星期六(补周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认识天气“小伙伴”
活动目标:
1.认识晴天、阴天、雨天三种常见天气,能根据特征区分(如“太阳出来是晴天”“下雨要撑伞”)。
2.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当天天气(如“今天有太阳,是晴天”),能将天气卡片与对应道具匹配。
活动准备:
天气卡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天气“小伙伴”来做客。
1.播放轻快背景音乐,教师戴小太阳头饰出场,笑着说:“小朋友们好!我是晴天‘小伙伴’太阳,今天我出来玩,大家能感受到温暖吗?”
2.接着拿出云朵手偶,模仿云朵声音:“我是阴天‘小伙伴’云朵,我挡住太阳的时候,天就变暗啦!”再举起小雨伞模型:“还有我雨天‘小伙伴’,我出来时会掉雨滴,大家要记得撑伞哦!”
3.提问:“这三个天气‘小伙伴’,你们平时见过吗?”引导幼儿初步回忆三种天气的样子。
(二)探索环节:认识天气“小伙伴”的特征。
1.第一步:看卡片,辨特征
(1)出示晴天、阴天、雨天卡片,逐一讲解:“看这张有太阳的卡片,是晴天,外面亮亮的,我们可以去晒太阳;这张都是云朵的是阴天,天灰蒙蒙的;这张有雨滴的是雨天,会哗啦啦下雨。”
(2)给每组幼儿发一套小卡片,让他们互相指认:“找找哪个是晴天卡片?哪个是雨天卡片?”教师巡视,纠正误认,帮助巩固特征。
2.第二步:玩游戏,配道具
(1)教师举起天气卡片,说:“现在请小朋友找对应的道具!比如老师举晴天卡片,大家就举起小太阳头饰,好不好?”
(2)轮流出示三种卡片,幼儿快速匹配道具,做错的幼儿不批评,而是再次强调特征(如“雨天要找小雨伞哦,再试试看”),通过游戏强化认知。
(三)分享与实践环节:说说今天的天气。
1.带幼儿看向窗外,提问:“现在我们看看外面,今天是哪个天气‘小伙伴’来啦?有太阳吗?有雨滴吗?”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如“今天有太阳,是晴天小伙伴”),然后拿出“今日天气”投票板,说:“觉得是晴天的小朋友,把小手放在太阳图案下面;觉得是阴天的放云朵下面。”
3.统计投票结果,和幼儿一起确认当天天气,总结:“原来今天是晴天‘小伙伴’,我们等下出去玩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啦!”
(四)整理环节
带领幼儿将天气卡片、道具放回收纳盒,提醒“轻轻放,不弄坏小伙伴的‘家’”,培养整理习惯。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