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马颖
上午班——
10月16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集中教育
语言:《不一样的叶子》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树叶形状和颜色。
2.掌握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树叶的知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树叶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二)展示不同树叶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并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生长等等。
(三)分类游戏
教师将树叶分成几类,比如说:形状、颜色、大小等等。然后,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分类方法来将树叶进行分类。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这些树叶可以被分成这些类别?或者是: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其他的分类方法?
(四)幼儿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白纸和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然后,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进行分类,最后,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五)总结
教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并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对植物有什么新的认识?或者是: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其他的植物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
上午班——
10月17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美工区、图书区
(二)材料调整:益智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能在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知道材料的作用,并学习较充分、合理的运用。
2.引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深化活动主题。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下午班——
10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活动
一、美工游戏:《漂亮的帽子》
活动目标:
1. 裁剪彩纸,并用胶水粘贴装饰帽子。
2. 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彩纸,帽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各种帽子图片,导入主题
导入语1:“今天给小朋友 带来很多帽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导入语2:“这些帽子有很多图案和颜色,我们看看有哪些颜色和图案吧!”
(二)用“小免戴帽子”,引导幼儿对图家和颜色的观察。
导入语:“森林里有一只小免子,它也很想要一顶帽子,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帽子吧”
重点: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色彩及因案,为下面动手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三)裁剪手工教学
导入语1:“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自己来动手给动物的帽子装饰一下
导入语2:“小小手指钻洞洞,轻轻张开小嘴巴。咔嚓嚓,咔嚓嚓,沿着线往前剪。”
(四)幼儿动手操作
导入语光“看;这里有很多小动物,他们都想要一顶漂亮的帽子,我们一起给他们打扮一下帽子吧。”
导入语2:“小朋友们做的都不错,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评一评。”
重点: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制作情况,并给予指导。
(五)结尾
导入语:“小动物们都有漂亮的帽子了。听,音乐响起来了,森林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参加森林舞会吧。
体育游戏
(一)《老鹰捉小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学会去保护自己。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锻炼幼儿的意志。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老鹰头饰两个,鸡妈妈头饰两个,小鸡头饰若干。
2.音乐光盘《老鹰捉小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你们想不想当大老鹰啊?你们想不想去保护小鸡啊?
(二)讲解游戏规则
1.教师和部分幼儿首先模拟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过程,并相应的说明游戏的规则,其他幼儿认真看。
(三)分组游戏
1.分组游戏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鼓励幼儿勇敢的承担角色,选好了谁当老鹰,谁当鸡妈妈,其他的小朋友都带上了小鸡的头饰,第一个小朋友是鸡妈妈,她伸开双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们,小鸡们紧紧地抓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在妈妈的保护下,和其他的姐妹们一起躲避老鹰。
2.开始游戏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了。在音乐的配合下,老鹰和小鸡们都忙活起来,老鹰很凶猛的扑过来,鸡妈妈们也勇敢的和老鹰周旋,孩子的眼睛都睁的大大的,紧紧地跟着鸡妈妈,全体幼儿一起唱着儿歌:(天上老鹰飞,地上小鸡啼,小鸡挤得砰砰飞,咕咕咕传消息,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天上老鹰飞,地上小鸡啼,小鸡挤得砰砰飞,咕咕咕传消息,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
3.幼儿互相换角色进行游戏。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乐趣。
(四)放松活动
1.放松并整理排队有序回到教室。
下午班——
10月19日 星期四
下午活动
一、科学游戏:《瓶子哈哈镜》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瓶子游戏,尝试发现用水瓶看物体的有趣现象,并乐意探索影像变化的秘密。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3.初步感知凹凸镜成像的原理。
活动准备:
1. 透明塑料水瓶、卡片、记录卡
2. 长条卡片(画有同一方向、同一侧面造型的连续小鸭多个)
3.视频课件。
(1) 实验视频:(小鸭卡片在水瓶后移动的影像变化)
(2) 观赏视频:(哈哈镜原理)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观察现象,发现变化——透过水瓶发现一些影像变化。
最近我们都在玩瓶子眼镜的游戏。透过瓶子眼镜,你们看到了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瓶子是透明的,透过透明的瓶子往外看,能看清许多东西。
如果在瓶子里加上水,会看到什么奇怪的现象?好玩的现象? 变化的现象呢?(教师手拿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幼儿猜测)
(二)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实验材料有:一只装满水的瓶子,一张聪明可爱的小猪佩奇照片。请你用装满水的瓶子去看小猪佩奇,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里装了水,会发生这么多有趣的变化。有的变糊了、有的变大了、有的变长了、有的…你都发现了吗?我们再去看一次,大家看到的这些变化你都能看到吗?要用上什么好方法才能看得到呢?请将看到的变化做好记录。
(三)交流信息
重点提问:
为什么看同样一个瓶子,有的人能看到许多变化,有的人只看到一种变化?有时能看到放大?有时又看到缩小?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瓶子里有水无水、水多水少、瓶子与东西距离的远和近、瓶子横放和坚放,都会使你看出去的东西变得不一样。瓶子不仅好玩,看瓶子的游戏中还藏着许多科学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四)教师眼镜实验,重点验证:距离和影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三:共同实验,大胆猜测—发现改变物体位置后新的影像变化
1.引出实验器材,引发猜测:
如果一群小鸭子摆在水瓶后,我们会看到什么有趣的变化呢?
(几个幼儿回答:鸭子往后走呢,会变大了,会变小了,会变模糊了)
2. 视频验证。
3.设疑:为什么小鸭子会向后走呢?瓶子里还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4.引出哈哈镜的原理:因为空瓶子里面是空气,跟瓶子外面的空气是同种物质,不会形成透镜。如果瓶子装了水后就相当于凸透镜,它会引起不规则光线反射与聚焦,形成散乱的影像。当物体大于在一倍焦距之外的地方时,就可以看到相反的影像了。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看到放大的虛像,这是光的折射。
(六)结束活动
1.各位小朋友,今天的科学探索活动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
体育游戏
(一)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2.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牵圆圈进行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带幼儿整队走到户外花园,提醒幼儿户外的常规要求。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自由抓泡泡,比比谁抓的多,提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二)基础部分
1.引导幼儿学习踮脚、下蹲、后跳的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教幼儿游戏的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2.讲解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3.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课后放松活动,带幼儿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草,说说小草的特征;感受一下在草地上走是什么感觉?
上午班——
10月2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益智区、建构区、生活区、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物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二、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