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一班 刘雨婷
2024.12.2—2024.12.6 第十四周
12月2日 星期一
安心托幼活动:
一、绘本阅读《萝卜回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2.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达。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萝卜布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传萝卜,引出主题做铺垫。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布偶。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萝卜布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传萝卜。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拿着萝卜并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一个特征再将萝卜传给下一个小朋友,直到萝卜传回来。
(二)激趣引发疑问。
出示 PPT中图片,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那我一起来听一听《萝卜回来了》的故事吧。
(三)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四)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故事提问讨论。
教师: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
游戏:连连看:小动物对应找的食物连接。
讨论: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二、科学游戏:《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趣的声音。
2.能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初步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及材料多少不同制造出的声音也不同。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声音》、音乐《我是小海军》。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等;分组操作用的玻璃瓶子、塑料瓶子;卡纸、皱纹纸、餐巾纸;金属杯子、塑料杯子、玻璃杯子、纸杯,小木棒、金属棒、塑料棒;黄豆、杏核、小石子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辨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感知声音的美妙。
1.播放森林王国图片,引入活动。
教师:森林王国的国王邀请小朋友去做客,听,森林王国里有什么声音呢?
2.分段播放课件,倾听声音,感知各种声音的有趣。播放风声、流水声、鸟鸣声、狗叫声、狮子吼声。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你们竖起小耳朵,用心去听,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有趣的声音。
(二)探究瓶子和黄豆一起发出声音,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和装的东西多少不同制造出的声音不同。
1.玩玩瓶子,初步感知声音的制造。
教师:小朋友来做客,森林王国要举行音乐会呢。你们想去参加吗?去参加音乐会没有小乐器怎么办呢?看,我们有瓶子宝宝,把瓶子宝宝变成小乐器吧,怎样让瓶子宝宝发出声音呢?
小结:原来,拍一拍、碰一碰、弹一弹的方法,都能让瓶子宝宝发出声音。
2.玩玩瓶子和黄豆,发现两种材料一起能发出声音。小黄豆也想和瓶子宝宝一起变成小乐器,怎样让它们一起发出声音呢?
你们想出了好办法,后面有许多小黄豆,拿着你们的瓶子宝宝,赶快去试试吧。(提醒幼儿装豆子时不要把豆子撒在外面,装好豆子要把瓶盖盖紧。)
小结:把小黄豆装进瓶子里,摇一摇,就会发出声音哦。
3.尝试用力摇瓶子和轻轻摇瓶子,感知用力大小不同,声音大小也不同。
教师:怎样摇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大?怎样摇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小呢?
小结:用大力气摇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大,用小力气摇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小。
4.比较摇动装豆子多少不一样的瓶子,感知瓶子里装的豆子多少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教师:装一颗小黄豆的瓶子宝宝和装许多小黄豆的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同样的瓶子宝宝,里面装的小黄豆多少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哦。
(三)自由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
乐趣。
1.师幼共同观察材料,激发兴趣。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鼓励幼儿依次探索多种材料,尝试让多种材料发出声音。
3.交流探索结果,分享经验。
教师:你把哪个材料宝宝变成小乐器了?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呢?
小结:原来用敲一敲、碰一碰、装进去东西晃一晃的方法能让各种杯子宝宝发出声音;用甩一甩、搓一搓的方法能让不同的纸宝宝发出声音;把不同的材料宝宝装进瓶子里,它们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四)用喜欢的材料为音乐会演奏,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我是小海军》音乐,幼儿用自己做的乐器,进行演奏。
12月4日 星期三
安心托幼活动
一、音乐游戏:《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标:
1.对参加音乐活动感兴趣,能大胆参与音乐活动。
2.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并能用动作为歌曲配上稳定的节奏。
3.能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带小鸭》,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扮演鸭妈妈,创设要带小鸭子去玩的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
2.引导幼儿学鸭子叫的声音,模仿鸭子叫的样子。
教师:你们知道鸭子是怎样叫的吗?(嘎嘎嘎)我刚才叫的时候做的是什么动作?你们能做给我看看吗?
3.引导幼儿模仿鸭妈妈走路和带小鸭的动作。
鸭妈妈:你们知道我是怎样走路的吗?你们能做给我看看吗?要带小鸭子出去玩,是怎么带的?小鸭子走累了,又该怎么带?请小朋友们学一学带小鸭的动作吧!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第一次倾听歌曲,出示课件中图片,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画面中画了什么?鸭妈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听一听,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
2.第二次倾听歌曲,结合课件中图片,学习小鸭叫的节奏。
教师:小鸭唱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看着节奏图谱,跟着小鸭一起唱唱吧!
3. 通过反复倾听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体会小鸭子愉快的心情。
(三)尝试创编歌曲
1.巩固节奏,创编歌曲。
教师:还有哪些动物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游玩呢?我们用刚才学的节奏来学小羊(小鸡、小猫)快乐游玩的叫声吧!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创编,并演唱歌曲《母鸡带小鸡》。
3.启发幼儿创编出歌曲《大猫带小猫》等。
(四)分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结束活动。
二、手指游戏:《小鸡和小鸭》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各种动作。
3.能遵守唱到“一同游戏”时再蹲下的规则。
活动准备:
相关音频,小鸡、小鸭的手偶各一个,小鸭、小鸡头饰若干(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鸭小鸡》,为做手指游戏做准备。
运用分角色对唱的方式复习歌曲。教师将幼儿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演小鸭,另一部分演小鸡。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两部分幼儿一起唱,中间一部分幼儿唱小鸭的歌,一部分幼儿唱小鸡的歌。
2.欣赏故事《小鸭小鸡》,理解手指游戏的主题。
教师讲述并提问:小鸭小鸡非常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可是它们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遇到的是什么困难呢?我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鸭和小鸡》的故事。
教师手持小鸡、小鸭的手偶,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当讲到小鸡和小鸭分别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适时地提出问题问幼儿,引导幼儿思考。例如,小鸭找不到东西吃怎么办?到了荷塘前,小鸡不会游泳怎么办?引导幼儿懂得在与同伴相处时,要团结互助。
3.进行游戏,训练幼儿模仿、表演能力。
(1)教师讲述:“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小鸭和小鸡,像故事里的小鸭和小鸡一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按照先前分好的两组,将小鸭、小鸡的头饰戴在幼儿的头上。要求幼儿模仿小鸭、小鸡走路的基本动作。
小鸭:腿微屈,双脚成外八字,双手放在身体的两侧,手腕翘起,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
小鸡:双手的食指、拇指相碰,做小鸡的尖嘴,同时走碎步。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动作:
一二小节,小鸭和小鸡结对友好地打招呼;三四小节,小鸭和小鸡分别做“叫”的动作,双手拢在幼儿的嘴前;五六小节,小鸭和小鸡互换位置做游水和游戏的动作;七八小节,小鸭和小鸡手拉手,点头微笑表示友好。
教师带领一名幼儿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幼儿自由结对模仿练习。
教师巡查,要求两名幼儿做好配合动作,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师播放歌曲,幼儿一边跟唱歌曲,一边自由结对表演,体验在游戏活动中共同合作、互相配合取得成功的乐趣。
12月6日 星期五
安心托幼活动:大区角
(一)开放区域:
娃娃家、建构区、音乐区、美工区、语言区
(二)材料调整:建构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周围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
2.喜欢区角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造、表现。
3.乐于与同伴一起创作。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