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三班 舒淑芳
2024.11.11—2024.11.15 第十一周
上午班——
11月1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鸡蛋托
观察重点:能够利用材料及方式搭建。
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2)设计任务式问题,引导观察事物特征;
(3)以探究拓展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
三、游戏分享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思维共享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不吃手指头》
活动目标:
1.知道吮吸手指会带来危害,是不好的习惯。
2.学会一些控制吮吸手指的方法。
3.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活动准备:
自制卡通大拇指形象、PPT、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大拇指,我的好朋友是我的主人,他今年快四岁了。我很喜欢和我的主人在一起玩耍,但我不开心的是我的主人总喜欢在把我放进他的嘴里,特别是当他紧张,害怕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去医院,我的主人一直把我含在嘴里,弄得我可不舒服了,我讨厌那种又湿又粘的感觉。本来我也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又长又直,但现在我变得可难看了。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助我的主人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好吗?
(二)基础部分
1.吮吸手指会带来危害,是不好的习惯
(1)师:那小朋友们,大拇指为什么伤心呀?(因为主人总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大拇指讨厌那种又粘又湿的感觉。)
(2)师:那主人在什么时候会把大拇指放进嘴里呢?(在医院;害怕的时候。)
(3)师:那你们在紧张害怕的时候也会这样嘛?为什么呢?
(4)师(总结):小朋友都说的很棒。不仅是大拇指,其他的手指也不能放进嘴里哦。因为我们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吸手指,细菌就会跑进到肚子里,我们的肚子就会感到不舒服。还有,长期吮吸手指会导致手指变形,这样我们的小手就会变得很难看。所以小朋友们我们还能不能吮吸手指呀?
2.学会一些控制吮吸手指的方法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动画片里的咕力也是一个喜欢吮吸手指的小朋友,但他最后改变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2)播放动画片,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那如果有小朋友特别想吮吸手指,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可以帮他想想办法吗?
幼1:可以吃糖
幼2:可以吃水果
幼3:可以吃饭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师:哇,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啊!老师觉得想吮吸手指的小朋友还可以两只手握拳,把手指藏起来或是把小手放进口袋里(做出动作)。原来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呀,那我们赶紧去告诉大拇指的主人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1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自主游戏
音乐律动
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鸡蛋托
观察重点:能够利用材料及方式搭建。
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2)设计任务式问题,引导观察事物特征;
(3)以探究拓展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木头人不许动》
活动目标:
6.知道“木头人”的形象特征,掌握游戏规则。
7.能够快速的反应并停止动作,发展全身躯干肌肉的控制能力。
8.喜欢进行体育活动,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积木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韵律导入
1.播放儿歌《木头人》,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你们听到了什么?(1、2、3木头人)
3.木头人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征?(木头做的,不会动)
(二)扮演木头人,尝试游戏
1.你们知道木头人的游戏怎么玩吗?
(听到音乐休息时,要像木头人一样不能动)
2.那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起点处准备,保持距离,先到达终点的小朋友在终点处等候)
3.播放音乐,第一次尝试玩法。
4.发现问题,完善规则: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该怎么办?
(三)创设情景,完成任务
1.搭建城堡所需要的木头,都放在了对面。需要你们通过玩“木头人”的游戏,到终点处搬运,每次只能拿一块木头哦!
2.拿好木头以后返回起点,将木头放到筐子里,才算胜利。
3.播放音乐,第二次尝试游戏。
(四)提升难度,再次挑战
1.提升难度,音乐停止时做对应要求的动作。
2.播放音乐,第三次进行游戏
(五)放松运动,结束游戏
下面的时间跟着老师一起来做放松运动吧!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木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2.在创作过程中发展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3.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1月1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鸡蛋托
观察重点:能够利用材料及方式搭建。
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2)设计任务式问题,引导观察事物特征;
(3)以探究拓展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哪里有洞》
活动目标:
1.对周围的各种洞感兴趣,主动寻找和发现各种洞。
2.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记录分享自己对洞洞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预先安排几个找洞洞的地点,如走廊、教室、盥洗室、午睡室等。幼儿阅读过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
2.较小的空白图贴。当幼儿介绍自己小组发现的洞洞时,教师以图文的形式记录于此。
3.鼻孔图片。
4.视频“洞洞有危险”。
活动过程:
(一)洞洞在哪里
1.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幼儿介绍绘本里的各种洞洞。找找身体上的洞。
2.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互相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哪些洞?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洞洞,要求介绍与别人不同的发现。
(二)找洞大行动
1.3-4名幼儿一组,把找到的洞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到走廊、午睡室、教室、盥洗室等不同场所寻找不同的洞洞。
3.完成后,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解,把自己的发现变成大家的发现。如:阴沟洞,
4.可以让雨水、人们用过的废水从这里排出去;插座上有两个或三个洞;窗帘的扣环上有一个个整齐的洞;保温瓶的瓶口也是一个洞。
5.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洞中,哪些洞有危险不能碰,为什么。(如插座上的洞、井口。)
6.观看视频“洞洞有危险”,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一些“危险的洞洞”。
(三)洞洞分享会
1.你们在哪里找到了洞?这些洞洞有什么用处?
2.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洞,一起看看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鸡蛋托、小球
观察重点:能够利用材料及方式搭建。
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2)设计任务式问题,引导观察事物特征;
(3)以探究拓展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活动——《踩影子》
活动目标:
教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
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阳光灿烂的户外场地。
2.事先用粉笔在场地上画好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暖暖的,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好不好?
2.带幼儿到活动场地。先带领幼儿热身,让他们走走跑跑跳跳,活动一下四肢。
(二)玩游戏“踩影子”
1.踩自己的影子
(1)让小朋友们先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小朋友们分散开来想办法踩自己的影子。
2.踩好朋友的影子
(1)踩过自己的影子之后,接着我又开始引导幼儿踩别人的影子。两个幼儿一组,一个踩另一个的影子,另一个边跑边躲闪。
3.创新玩法
(1)等幼儿大致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开始让幼儿四散开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幼儿进行游戏,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启发幼儿动脑筋怎样才能不被捉影入捉到。(跑到阴凉处,没有影子也就捉不到)
(2)交换角色,尽量多地给幼儿当捉影人的机会。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之中,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三)活动结束
孩子们真棒,现在休息休息,甩甩胳膊踢踢腿,我们准备回教室了。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发室
材料:磁铁、魔方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玩玩具,锻炼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培养幼儿坚持解决问题,不怕困难的品质。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1月1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鸡蛋托
观察重点:能够利用材料及方式搭建。
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2)设计任务式问题,引导观察事物特征;
(3)以探究拓展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会开花的洞》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洞洞美术创作技法。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画PPT。
2.彩纸、剪刀、胶水、花朵贴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PPT展示“会开花的洞”的示例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创意。
2.提问:“你们看到这些作品有什么感觉?它们像什么?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
(二)展开部分
1.介绍“会开花的洞”的概念,即通过在纸张上剪出洞洞,然后粘贴上花朵贴纸或画上花朵,使洞洞看起来像是开出了花朵。
2.强调安全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确保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安全。
(三)技法讲解与示范
1.展示并讲解洞洞美术的基本技法,如如何剪纸、如何粘贴花朵贴纸等。
2.教师进行示范操作。
3.幼儿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会开花的洞”作品。
4.引导幼儿注意洞洞的形状、大小以及花朵的布局和颜色搭配。
(四)展示与交流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享。
2.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