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芽芽一班 刘雨婷
2025.2.17—2025.2.21第二周
上午班——
2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2.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木块、纸杯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我会好好睡觉》(安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良好的睡眠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对睡眠的积极态度,愿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学会并实践睡前准备活动,如洗漱、换衣、听故事等,以及正确的睡姿。
活动准备:
睡眠环境模拟、睡眠故事书或音频、洗漱用品模型、幼儿喜欢的毛绒玩具作为“睡眠伙伴”、《好好睡觉》儿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讲述:以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引入,“小熊的甜梦之旅”,讲述小熊因为每天按时睡觉、做梦变得更强壮、更快乐的故事,激发幼儿对良好睡眠的兴趣。
(二)认知理解。
1.展示与讨论:展示不同睡眠状态的图片(好睡眠与不良睡眠的对比),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哪种睡眠看起来更舒服、更健康。
2.使用洗漱用品模型或图片,介绍睡前洗漱的重要性,如刷牙、洗脸可以保持清洁,有助于好睡眠。
(三)技能学习。
1.模拟睡前准备: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模拟睡前准备活动,如假装刷牙、洗脸、换睡衣等,教师在一旁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
2.教授正确的睡姿,可以通过示范和幼儿模仿的方式,强调侧卧或仰卧,避免俯卧。
(四)情感体验。
1.故事时间:选择一本温馨的睡眠故事书,或播放睡眠故事音频,让幼儿围坐一起,安静聆听,感受故事中的宁静氛围,为接下来的“睡眠”做准备。
(五)实践操作。
1.“甜甜梦乡”体验:调整教室光线至柔和,播放轻柔的睡眠音乐或《好好睡觉》儿歌,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毛绒玩具,躺在布置好的“小床”上,尝试闭眼放松,体验安静入睡的感觉。
2.教师轻声细语地引导,鼓励幼儿想象自己正在一个美好的梦境中,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六)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通过家园联系册或微信群,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建议家长在家中也营造类似的睡前环境,与孩子一起执行睡前仪式,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2月18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户外游戏:《赶小猪》
活动目标:
1.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大胆参与游戏的情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
活动准备:
篮球、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和宝宝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赶小猪》。
2.请幼儿进入场地,安排幼儿站好位置。
3.教师讲解场地:起点线前的拱门(相距2米)做“小猪的家”。
(三)分组进行《赶小猪》比赛。
(四)游戏结束,放松运动,整理场地。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卡纸、拓印海绵
活动目标:
1.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喜欢手工活动,正确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2月19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3.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目测数群》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使幼儿初步了解树群的概念,学会用目测的方法估计树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数数能力,学习简单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树的朋友》故事绘本或相关图片、计数用的小贴纸或记录本、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引入:讲述《树的朋友》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树的重要性,以及树与树之间、树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目测数群。
(二)观察与讨论。
1.实地观察:带领幼儿到事先选好的树群地点,引导幼儿观察树群的整体外观,感受树群的密集度和多样性。
2.讨论分享: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了多少棵树?”“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目测与记录。
1.目测练习:教师先示范如何用目测的方法估计树的数量,然后让幼儿尝试自己目测,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如用小贴纸贴在记录本上,每数一棵树就贴一张)。
2.分类标记:引导幼儿观察树的不同特征。
(四)游戏与巩固。
数数比赛:分组进行,每组幼儿轮流目测并数出指定区域内树的数量,看哪一组数得最准确,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总结与分享。
1.分享发现: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目测结果和观察发现,教师总结目测树群的方法和重要性,强调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义。
2.情感升华:通过讨论“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等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对树木的感激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六)活动结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2月20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网鱼》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
2.学会躲闪,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做小鱼,一部分幼儿作渔网。做渔网的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做鱼饵的幼儿站在圆圈中间。游戏开始: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当念到渔网来了捕小鱼时,扮作鱼儿的小朋友在画定的池塘范围内跑;当说到最后一句“快快游”的时候,才能跑;跑要注意安全。
(二)教师示范动作。
1.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鱼小鱼水里游,游来游去点点头,渔网来了捕小鱼,小鱼小鱼快快游。
2.幼儿边说儿歌边跟着老师做动作。
(三)被捉到的幼儿不能再参加游戏,直到把鱼儿都捉完。第二次游戏让幼儿换角色,游戏继续,教师根据幼儿掌握游戏的情况,适当增加游戏难度。
(四)游戏结束。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音乐区
材料:木鱼、鼓铃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能与他人合作游戏。
2.能通过歌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2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美术)活动——我心中树的样子(绘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树的基本结构,包括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
2.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心中的树。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或绘画纸(每人一张)、水彩笔、蜡笔或油画棒(每人一套)、树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树的故事》,如一棵小树苗如何成长为大树,为小动物们提供家园,引出今天的绘画主题——我心中的树。
2.幼儿观察展示树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树的整体形状、树干、树枝、树叶等细节,为绘画做准备。
(二)教师讲解示范。
1.结构介绍: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树的基本结构,强调树干是直的,树枝是弯曲的,树叶是各种各样的形状。
2.示范绘画:教师在黑板上或纸上示范如何画出心中的树,先用线条画出树干和树枝,再用不同的形状画出树叶,最后涂上颜色。
(三)幼儿创作。
1.鼓励想象:告诉幼儿,每个人心中的树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是现实中的树,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树。
2.自主绘画:分发绘画材料,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和形状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分享与评价。
1.作品展示: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教师逐一介绍,让幼儿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正面评价:对每个幼儿的作品给予正面的评价,强调创意和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和学习。
(五)活动结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周
下一课题: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