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章雨婷
2025.9.1—2025.9.5 第一周
上午班——
9月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2.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木块、纸杯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安全过马路》(安全)
活动目标:
1.认识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和斑马线,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绿灯;
2.在模拟场景中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时不追逐、不独自跑;
3.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愿意在过马路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希沃课件、 红绿灯模型、小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聊一聊“过马路”。
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新学期爸爸妈妈送你们来幼儿园,有没有走过马路呀?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2. 播放动画视频,看完后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过马路的?他们看了什么?走了哪里?”(引出红绿灯和斑马线)
(二)认识红绿灯和斑马线。
1. 认识红绿灯,出示红绿灯模型,分别点亮红灯、绿灯。
2.提问:“这是什么?红灯亮了要怎么做?绿灯亮了呢?”
3.小结:“红灯停(停下脚步),绿灯行(可以走),黄灯亮了等一等(如果已经走在马路中间,要快点走完;还没走就停下)。”
4.认识斑马线:指向地面的“斑马线”,说:“这是斑马线,像小斑马身上的条纹,它是我们过马路的安全线,过马路要走在这里哦。”
5.请幼儿站到斑马线上,感受“安全区域”。
(三)模拟过马路游戏。
1. 布置场景:地面斑马线两侧为“马路”,摆放玩具汽车当“车辆”,教师控制红绿灯。
2. 游戏规则:幼儿戴“小行人”头饰,排队站在马路一侧,听到“绿灯亮啦”,跟着老师一个跟着一个走斑马线过马路;听到“红灯亮啦”,立刻在斑马线内或马路边停下。
3. 进行2-3轮游戏,提醒幼儿:“过马路不能跑,要拉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不看两边的汽车,专注往前走。”
4. 游戏后提问:“刚才过马路时,绿灯亮了我们做了什么?红灯亮了又怎么做的?”
(四)结束:争做“安全小行人”。
1. 教师总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跑不闹才安全。”
2. 给每位幼儿贴上“安全小行人”贴纸,鼓励:“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过马路都能做安全的小行人,保护好自己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户外游戏:《怪兽来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喜欢体育游戏;
2.锻炼幼儿肢体发展。
活动准备:
音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热身部分
教师播放《我爱运动》音乐,组织幼儿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呀跟老师一起动动我们的身体,老师一会儿要带大家去玩一个小游戏。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身体不同部位藏炸弹。
2.教授幼儿游戏玩法以及规则。
3.开始游戏。
4.教师巡回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后整理玩教具,表扬幼儿表现。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科发室
材料:硬币、吸管、纸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如比较、分类、归纳等;
3.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关注和尊重。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3.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布的由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布的来源,知道不同材质布料的来源差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探究布的制作过程,提升思考与分析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布的制作、加工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爱。
活动准备:
希沃课件、棉布、麻布、丝绸、棉花、蚕茧、麻类植物(剑麻等)、棉线、麻线、丝线 。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身穿一件漂亮的棉布连衣裙向幼儿展示,提问:“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穿的裙子好看吗?那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是布做的。
2. 教师拿出一块棉布、一块麻布和一块丝绸,放在展示架上,请幼儿上台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块布给他们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引出活动主题“布的由来”。
(二)基本部分。
1. 猜一猜布的来源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这些布摸起来感觉不同,那你们猜猜这些布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发言。
2. 认识布的来源材料
教师分别拿起棉花、蚕茧和麻类植物,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 ,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这些材料,用手触摸,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棉花软软的、白白的;蚕茧小小的、硬硬的;麻类植物有点粗糙等。
3. 布与来源材料匹配
教师将棉线、麻线、丝线分别放在棉布、麻布、丝绸旁边,引导幼儿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线和布,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来的呢?”请幼儿尝试将布和对应的来源材料进行匹配,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匹配 。
4. 观看视频,了解制作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布的制作过程视频,先播放棉布的制作过程:农民伯伯种植棉花,到了收获季节采摘棉花,然后把棉花纺成棉线,最后用棉线通过纺织机织成棉布。
接着播放丝绸的制作过程:从蚕宝宝吃桑叶长大开始,到蚕宝宝吐丝结茧,人们把蚕茧收集起来,抽出丝线,再用丝线织成丝绸。
最后播放麻布的制作过程:麻类植物生长成熟后收割,将麻皮加工成麻线,再用麻线织成麻布。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视频,进行简单讲解,帮助幼儿理解。
(三)讨论分享环节。
1. 教师组织幼儿围绕“布从哪里来”进行讨论,提问:“小朋友们,看完视频后,你们能说一说布到底是怎么来的吗?”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看到的和触摸的感受,分享自己对布来源和制作过程的认识。
2. 教师继续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布?它们可能是用什么做的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布的认知。
(四)总结部分。
1. 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不同面料的布,其来源材料和制作过程是不同的。棉布是用棉花纺成棉线织出来的,麻布是用麻类植物纺成麻线织出来的,丝绸是用蚕茧纺成丝线织出来的 。
2. 教师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认真思考,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发现更多关于布的秘密。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小狗乖乖》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活动准备:
1.小鼓一只,教具制作的肉骨头若干;
2.小猫、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下身体吧! (师生跟着音乐一起做准备动作,老师一边念儿歌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2)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狗宝宝。
(二)展开部分
1.宝宝们,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小猫、小兔)
2.要求幼儿爬动着向小猫、去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学说短句“小猫你好”
3.要求幼儿爬动着向小兔去问好,引导幼儿学习倒爬,并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1)看看妈妈示范倒爬,提醒幼儿倒爬时不要碰到同伴。
(2)再请一位幼儿示范。
4.游戏开始:练习听信号变换方向爬
(1)出示小鼓,引导幼儿叫出名称。咚咚咚,这是什么?
(2)提出游戏要求,“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 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回家。
(四)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小狗洗澡”。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小狗真快活。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音乐区
材料:节奏棒、木琴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节奏棒和木琴的演奏方法;
2.喜欢操作打击乐器,喜欢参加集体的打击乐活动;
3.能够为简单、短小的二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和乐曲伴奏。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纸杯、木块
观察重点:对游戏产生兴趣及参与意识,愿意动手操作探索。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纸杯和木块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发型的特点,感受不同发型带来的愉悦情绪。
2.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阅读区
材料:绘本书、手偶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话语;
3.通过阅读和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一课题: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