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实验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实验园区

课题:第一周(2025.9.1-——2025.9.5)

2025.9.1—2025.9.5 第一周

下午班——

9月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蛋托

观察重点:幼儿动作协调性如何。

支持策略:

(1)提供辅助材料,满足幼儿装饰、连接需求;

(2)分区域摆放,方便幼儿自主取用;

(3)引导幼儿自主尝试,体验合作乐趣。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拍球

活动目标:

1.掌握双手拍球的基本动作,学会双手同时用力向下拍球;

2.通过拍球提高动作协调性,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3.逐步提升对拍球力度的控制,保持身体平衡。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管道玩具、木质积木

活动目标:

1.能用建构材料建造简单的物体造型;

2.学会共同使用玩具,学习有顺序地收拾各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蛋托

观察重点:是否能灵活运用材料。

支持策略:

(1)牛奶盒用胶带包裹边缘防划伤;

(2)提示幼儿但不可限制玩法,鼓励幼儿自由创造;

(3)将作品布置成“创意乐园”,延续游戏兴趣。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故事)活动——《浣熊与小溪》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浣熊与小溪》的主要情节,熟悉浣熊和小溪两个角色。

2.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简单复述故事片段;锻炼观察力与想象力,根据故事画面进行联想。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树立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

活动准备:

1.《浣熊与小溪》的故事图片或绘本、故事音频。

2.浣熊、小溪及其他相关角色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小溪流水的声音,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 引导幼儿回答后,展示浣熊的图片,引出故事《浣熊与小溪》 。

(二)故事讲解:

1. 教师借助图片,生动地讲述故事。故事中,浣熊住在小溪边,每天在小溪里玩耍、洗漱,小溪的水清澈见底,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后来,村子里的人往小溪里扔垃圾,小溪变得又脏又臭,浣熊很难过。浣熊决定行动起来,它捡起垃圾,还号召村民一起保护小溪 ,最后小溪又恢复了清澈。

2. 讲述时适时提问,如“小溪变脏后浣熊心里怎么样?”引导幼儿思考。

(三)讨论环节:

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我们身边的小溪变脏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角色扮演:

1. 给幼儿分发头饰,让他们分别扮演浣熊、小溪、村民等角色,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2. 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二、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蛋托

观察重点:幼儿动作协调性如何。

支持策略:

(1)提供辅助材料,满足幼儿装饰、连接需求;

(2)分区域摆放,方便幼儿自主取用;

(3)引导幼儿自主尝试,体验合作乐趣。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益智游戏——《长长的火车》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尝试完成简单智力拼图(如动物、交通工具图案),学习雪花片插接方法,搭建出“长长的火车”造型。

2.提升手眼协调和空间想象力,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尝试与调整。

3.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乐于与同伴分享作品,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智力拼图、不同颜色雪花片若干。

2.火车图片或玩具火车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火车图片,提问“火车是什么样子的?有长长的车厢对吗?”。

2. 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兴趣。

(二)分组操作:

1.拼图组:幼儿自主选择拼图,教师引导观察图案边缘形状,提醒“找一样的颜色或图案拼在一起”。

2.雪花片组:示范雪花片插接方法(如“两片插紧就像火车的一节车厢”),鼓励幼儿用多片连接出“长长的车厢”,可添加“车头”“车轮”。

(三)分享与小结:

请幼儿展示作品,说说“你的火车有几节车厢?”,肯定幼儿的尝试,如“拼图拼得真完整”“火车好长呀”。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木头积木

活动目标:

1.能用建构材料建造简单的物体造型;

2.学会共同使用玩具,学习有顺序地收拾各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蛋托

观察重点:是否能灵活运用材料。

支持策略:

(1)牛奶盒用胶带包裹边缘防划伤;

(2)提示幼儿但不可限制玩法,鼓励幼儿自由创造;

(3)将作品布置成“创意乐园”,延续游戏兴趣。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心理健康)活动——《我又交了新朋友》

活动目标:

1.感受交新朋友的快乐,愿意主动和同伴打招呼、一起玩;

2.学习简单的交往方式,如“你好”“我们一起玩吗”,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友好;

3.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增强对集体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手偶、音乐《找朋友》、皮球、积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偶表演“小熊找朋友”

1.教师操作手偶:小熊独自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不开心。小兔走过来,微笑着说:“小熊,你好!我们一起玩皮球吧?”小熊点点头,和小兔开心地玩起来。

2.提问:“小熊一开始为什么不开心?后来怎么变开心了?”引导幼儿说出“有朋友一起玩”。

3.小结:有朋友一起玩真开心,我们也来交新朋友吧!

(二)学习:怎样交新朋友

1.示范友好的话:教师扮演“新朋友”,对幼儿说“你好,我叫XX,我们一起玩吗?”,引导幼儿回应。

2.学习友好动作:教幼儿微笑、挥手、轻轻握手,告诉他们“这样做,朋友会很开心”。

3.情景练习:请两名幼儿上台,鼓励他们用刚才学的话和动作打招呼,教师及时表扬:“看,他们成为新朋友啦!”

(三)游戏:找个朋友一起玩

1.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自由走动,音乐停时,找到身边的同伴,互相说“你好”并握手。

2.分组玩玩具: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放一份玩具,提醒他们“和新朋友一起玩,玩具要分享哦”。教师观察,帮助不太主动的幼儿融入。

(四)结束:分享快乐

带领幼儿念儿歌:“新朋友,拉拉手,一起玩,真开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9月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蛋托

观察重点:幼儿动作协调性如何。

支持策略:

(1)提供辅助材料,满足幼儿装饰、连接需求;

(2)分区域摆放,方便幼儿自主取用;

(3)引导幼儿自主尝试,体验合作乐趣。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儿歌)活动——《大雨和小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区分“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声音与特点,理解歌词内容。

2.学会跟唱儿歌,能用拍手、跺脚等动作表现雨的大小,发展节奏感。

3.感受雨天的乐趣,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儿歌音频《大雨和小雨》

2. 雨具图片(雨伞、雨衣)、节奏棒(或替代物如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下雨声录音,提问“这是什么声音?雨有大也有小对不对?”。

2. 展示雨具图片,引出儿歌。

(二)学唱与理解:

1.播放儿歌,教师配合动作(大雨时用力拍手,小雨时轻轻拍肩),帮助幼儿感知强弱节奏。

2.分句教唱,强调“哗啦啦”(大雨)和“淅沥沥”(小雨)的不同发音,引导幼儿模仿。

(三)游戏互动:

1.“雨点变变变”:教师说“大雨”,幼儿用力跺脚;说“小雨”,幼儿轻轻拍手,巩固对雨的大小的感知。

2.分组游戏:一组扮演大雨,一组扮演小雨,交替跟唱,体验合作乐趣。

(四)小结:

表扬幼儿的参与,鼓励课后观察真实的雨,模仿儿歌里的声音。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第三周

下一课题:第二周(2025.9.8——2025.9.12)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