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豆豆一班 黄濛濛
2025.5.19—2025.5.23 第十五周
下午班——
5月1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可爱的大苹果》
活动目标:
1.萌发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
2.欣赏作品风格,了解作品中苹果不同形状及色彩。
3.能够大胆描述作品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苹果"组图;"塞尚"图片;"塞尚:一篮苹果"图片;"塞尚和他的苹果"组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组图"苹果",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们吃过苹果吗?
师:你们吃的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圆圆的,红色的)
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颜色的苹果呢?
小结:我们经常吃到的苹果是红色的,但苹果还有其他颜色的,比如黄色的、绿色的。
(二)欣赏塞尚的作品《一篮苹果》。
1.出示图片"塞尚"、"塞尚:一篮苹果",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画面内容。
师:有一个来自法国的画家叫塞尚,他画了一幅关于苹果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画作上都有什么呢?(苹果、酒瓶、篮子、一叠饼干)
师:出现最多的是什么?(苹果)
师:苹果都在什么地方呢?(篮子里,桌子上)
师:这些苹果都有哪些颜色呢?(绿色、红色、黄色)
师:形状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圆一些,有的长一些,有的像心形….)
小结:这幅画画了各种各样的苹果,颜色丰富,形状不一。这些苹果看起来十分生动,似乎随时都会从桌上滚下来。
(三)欣赏塞尚的其他作品并尝试描述作品画面。
1.出示组图"塞尚和他的苹果",鼓励幼儿尝试描述作品画面。
师:塞尚还画了很多关于苹果的作品,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师:这幅画里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喜欢塞尚画的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塞尚画的每一个苹果颜色都很鲜艳,形状也很饱满,就像真的一样,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四)创意美术,鼓励幼儿绘画苹果。
1.幼儿大胆创作苹果。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苹果呢?
师:让我们也来画苹果吧!
2.幼儿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呀?
师:你画了几个苹果,都有什么颜色?形状一样吗?
师:你喜欢谁画的苹果?为什么呢?
活动延伸:
1.可以在区角中放置一些水果实物或图片供幼儿欣赏和观察,进一步感知不同形状、颜色的水果特征。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尝试用彩笔画出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二、户外体育游戏:《运果子》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动作导入
1.模仿:“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2.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二)介绍游戏玩法
1.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猫妈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大趣味插子轻轻撒到草地上)
3.“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
4.“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5.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6.“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子,准备好了吗?”
(三)进行游戏《运果子》
1.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
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3.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4.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使2个、3个。
5.结束游戏。
上午班——
5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三、集中教育活动:《金色的玉米棒》(语言)
活动目标:
1.认识玉米棒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颗粒等),感知秋天的丰收景象。
2.学说简单对话(如“这是什么?”“金色的玉米棒真漂亮!”),尝试用完整句子描述画面。
3.萌发对农作物的喜爱,初步感受分享与合作的意义。
活动准备:
实物玉米棒(带叶子和不带叶子的各1个)、绘本《金色的玉米棒》及配套PPT(含小兔子、松鼠等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实物观察与讨论
1.教师出示玉米棒:“秋天到了,田里长出了金灿灿的玉米!小朋友们看看,玉米棒是什么颜色?摸起来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拓展提问:“玉米棒可以怎么吃?”(结合生活经验,如煮玉米、爆米花等)
二、绘本阅读与互动
环节一:看图猜想
1. 展示绘本图片(如小兔子藏玉米棒、松鼠借玉米棒)提问:“小兔子为什么把玉米棒藏起来?小松鼠会说什么?”鼓励幼儿用“可能……”“因为……”句式表达猜想。
环节二:模仿对话
2.播放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对话音频,引导幼儿分角色模仿:“小兔子,请借我一个玉米棒吧!”“现在不行,等到春天再给你!”
三、游戏延伸:玉米粒的秘密
1.将玉米粒分发给幼儿观察:“玉米粒藏在哪里?它们会变成什么?”(结合种植知识:种子→发芽→生长)。
2.分组用黏土制作“玉米棒”,巩固对形态的认知
四、户外体育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
活动目标:
1.探索身体的部位,并能有节奏地学说“我的XX”。
2. 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3. 能按节奏律动,体验说唱歌曲的趣味。
活动准备:
《我的身体都会响》音乐、身体图
活动过程:
(一)尝试发声,激发兴趣
1.幼儿闭眼睛,老师用身体一部分发出声音,幼儿猜想。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猜猜是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
(二)结合图片,探索声音
幼儿尝试让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1.师:小手能发出声音,你身体的其他地方能发出声音吗?试试看吧。
2.出示身体部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身体图,我们来看看。
介绍身体的部位,一起做怎么发出声音的。
师:我的嘴巴,(嘴巴发出巴巴的声音)
师:我的鼻子,(吸鼻子发出咻咻的声音),我的小脚,(踩脚发出咚咚的声音)等。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能发出声音,而且还是不同的声音,好厉
害呀。
(三)学习歌曲,进行游戏
1. 出示图片,欣赏歌曲
刚刚小朋友们找到那么多能发出声音的部位就藏在一首好听的歌曲里,她的名字叫:我的身体都会响,我们一起来听听。
师:你们听到了哪些部位会说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一边回忆说唱的内容,跟着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2. 结合动作,说唱节奏
师: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节奏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吧!
幼儿听音乐一边说唱一边做动作,鼓励所有幼儿大胆律动。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能让我们的身体说话,还会有节奏地说唱,一起给自己鼓鼓掌把!下次发现其他声音,再来和我分享吧。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音乐区 生活区 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5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音乐游戏:《点点虫》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灵活性。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合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己有各种动物经验。
2、奖励贴纸若干张。
活动过释:
(一)导入部分:教师模仿动物让幼儿进行猜测。
(二)手指律动——“点点虫”,让幼儿进行模仿。
(三)让幼上台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表扬。
二、户外体育游戏:《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幼儿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橡皮筋(松紧带)、小椅子、垫子等。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在活动场地上设置各种适于练习钻、爬的活动环境。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器材或环境,根据器材的特征做相应的动作,如钻、爬、绕、越等。
3.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做“钻”动作的器械,训练幼儿“钻”的灵敏性。帮助他们学习“钻”时低头、团身的动作、两腿屈伸结合、交替与身体重心的转移。
4.游戏活动“开火车过山洞”:幼儿站成一路纵队,一个接一个,从四处分布的“山洞”下钻过。
5.小比赛:
每名幼儿都扮“火车头”,两手在胸前做开火车的姿势,可在场地上自由行驶,要互相不能碰状。看哪个小朋友开得稳、开的快。
6.放松运动
上午班——
5月2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活动:《不独自去河边玩》
活动目标:
1. 认识河边、池塘等水域的潜在危险,知道不能独自靠近。
2. 能辨别安全与危险场景,学会拒绝他人邀约独自去水边,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树立安全玩水的观念,养成遇到危险主动求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安全与危险场景对比图片、视频《安全小卫士》、儿歌《防溺水童谣》音频;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出示救生圈道具,提问:“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它?河边玩耍安全吗?”
2.播放动画视频片段,创设问题情境:“小熊偷偷去河边捉鱼,猜猜发生了什么?”引发幼儿思考。
二、安全知识学习
1.危险辨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哪些小朋友的做法是对的?为什么?”
2.原因讲解:教师用简单语言解释危险:“河水很深,会把小朋友冲走;河边的石头滑,容易摔倒。”
3.应对方法:情景模拟:“如果小伙伴邀请你去河边玩,应该怎么说?”(如“不行!要告诉老师/爸爸妈妈”);学习口诀:“小河水,哗啦啦,独自去玩太危险;要游泳,大人陪,安全快乐笑哈哈!”三、游戏巩固
儿歌律动:播放《防溺水童谣》,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如摆摆手表示拒绝,举手表示求助)。
四、总结教师总结:“不独自去河边、池塘玩,保护自己最重要!”
二、户外体育游戏:《毛毛虫与小蝴蝶》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
趣。
2.在图片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探索音乐表现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猜今天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
2.出示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如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
重点学习蜕皮的动作。
2.听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
三、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进行游戏。
2.创编蝴蝶造型,再次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什么吗?
师:那请你们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请幼儿做出蝴蝶造型)
3.完整进行游戏,比一比哪只蝴蝶最漂亮。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美工区 音乐区 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奥尔夫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5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特色绘本活动:《生气飞啦飞啦》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中角色生气的原因与情绪变化过程,认识“生气”是正常情绪。
2.能观察画面细节,用简单语言描述角色表情和行为,学习用恰当方式表达愤怒情绪。
3.感受绘本中化解矛盾的温馨情感,愿意尝试用积极方法调节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绘本《生气啦生气啦》PPT、角色表情卡片(生气、开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生气脸”表情卡片,提问:“你什么时候会生气?生气时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分享经历。
2.展示绘本封面,引发猜想:“小熊和小兔子为什么皱着眉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绘本共读
1.分段阅读:教师逐页讲述绘本,引导观察画面:“小熊为什么生气?它做了什么?”(跺脚、大喊) “小兔子是怎么让小熊不生气的?”(拥抱、分享玩具)
2.互动讨论:组织幼儿分组交流:“如果你是小兔子,会怎么安慰生气的朋友?”鼓励表达想法。
三、情绪小课堂
1.表情模仿:幼儿抽取表情卡片,模仿生气、开心等表情,感受不同情绪的面部变化。
2.情景模拟:创设情境(如玩具被抢、排队拥挤),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演“不生气的解决办法”(如说“请轮流玩”“我等一会儿”)。
四、创意表达与总结
1.发放彩纸和胶棒,鼓励幼儿画一画“让自己开心的事”(如吃糖果、玩滑梯),并简单分享。
2.教师总结:“生气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像小兔子一样,用拥抱、说话来解决问题,做快乐小天使!”
二、户外体育游戏:《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泡泡水、幼儿已有牵圆圈进行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开始部分带幼儿整队走到户外花园,提醒幼儿户外的常规要求。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自由抓泡泡,比比谁抓的多,提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二)基础部分
1.引导幼儿学习踮脚、下蹲、后跳的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2.教幼儿游戏的儿歌并讲解游戏规则。
3.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4.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课后放松活动,带幼儿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草,说说小草的特征。感受一下在草地上走是什么感觉?
 
上一课题:第十四周(5月12号——5月16号)
下一课题:第十六周(5月26号——5月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