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豆豆一班 黄濛濛
2025.5.12—2025.5.16第十六周
下午班--
5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小瓶盖创意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小瓶盖的特点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制作小瓶盖创意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小瓶盖若干。
胶水、画笔、颜料、卡纸、剪刀的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小瓶盖和创意小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小瓶盖的特点和功能。
(二)基础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小瓶盖的材质、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以及小瓶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三)分组实践操作
1.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小瓶盖和制作工具。
2.引导幼儿根据制作说明书,通过拼装、粘贴、绘画等方式,将小瓶盖变成有趣的创意小物品,如小汽车、小房子、小动物等。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展示分享
1.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2.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五)小结评价
1.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2.总结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户外体育游戏:《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泡泡水、幼儿已有牵圆圈进行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开始部分带幼儿整队走到户外花园,提醒幼儿户外的常规要求。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自由抓泡泡,比比谁抓的多,提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二)基础部分
1.引导幼儿学习踮脚、下蹲、后跳的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2.教幼儿游戏的儿歌并讲解游戏规则。
3.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4.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课后放松活动,带幼儿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草,说说小草的特征。感受一下在草地上走是什么感觉?
上午班--
5月1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三、集中教育活动:《玉米的种类》(语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玉米。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种类的玉米实物或图片、白纸、记号笔等绘画材料、玉米种类介绍的教学PPT或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2.幼儿猜测:幼儿自由猜测。
3.揭晓答案:教师展示玉米实物或图片,告诉幼儿这是玉米。
二、认识玉米种类
1.展示玉米种类:教师逐一展示甜玉米、糯玉米、硬玉米和花玉米的实物或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玉米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颗粒大小等。
3.提问互动: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些玉米都一样吗?
幼儿回答:不一样。
教师继续提问: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根据观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三、描述玉米特点
1.教师示范:教师先示范描述一种玉米的特点,如“甜玉米的颗粒饱满,味道甜美,可以直接食用”。
2.幼儿尝试:鼓励幼儿尝试描述其他种类的玉米特点,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
3.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幼儿描述的玉米特点,如“甜玉米是什么味道的?”“糯玉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等,加深幼儿对玉米种类的认识。
四、绘画玉米
1.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幼儿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玉米种类,注意表现玉米的特点。
2.
幼儿创作: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展示作品: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画的玉米种类和特点。
四、户外体育游戏:《小兔跳跳跳》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腿夹物跳的动作,发展腿部力量。
2.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兔子、呼啦圈、大灰狼头饰、音乐(三只熊、海西翘翘板、月光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热身运动
1.教师:小兔子们好,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森林里去做游戏、学身手,高兴吗?但森林里可能会有大灰狼,所以请兔婴幼儿们一定要排好队伍,一个一个跟着兔妈妈。来,我们竖起小耳朵,动身啦。。。。(做兔跳进活动室)
(二)基本局部:学习动作—“夹物跳”
1.过渡语:这儿真美,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2.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跳的?
3.(出示毛绒玩具)看,兔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都有些谁?毛绒玩具想和小兔子们玩“跳跳跳”的游戏,说说怎么带着毛绒玩具“跳跳跳”呢?(幼儿自由表达)
4.交代要求,集体练习“夹物跳”。(教师参与)
5.第二次集体练习“夹物跳”,要求夹紧’毛绒玩具”,同时听到”大灰狼来啦”,迅速的两人一组跑到”呼啦圈”内站好。
6.游戏:小兔跳跳跳,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游戏1至2次。教师讲评。
(三)结束局部:放松运动
1.互相敲敲腿、捶捶背、揉揉肩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音乐区 生活区 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5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音乐游戏:《公交车的轮子》
活动目标:
1.随乐做动作中体验乘坐公交车的快乐。
2.认识公交车的外形特点。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合拍做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或见过公交车。
课件准备:《公交车的轮子》歌曲音频;"公交车"组图;《公交车的轮子》手势舞视频及组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音频《公交车的轮子》,引导幼儿初步倾听歌曲,回忆乘坐公交车的经历
师: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要出门去玩,猜猜他们会用什么方式出门呢?答案藏在歌曲里,我们一起听一听。
师:歌曲听完了,奇奇妙妙是乘坐什么出门呢?(公交车)
师:你坐过公交车吗?和谁一起?去做什么呢?
小结:很多小朋友们在生活中都坐过公交车,它能带我们去许多地方,为我们提供便利。
(二)分段播放歌曲音频《公交车的轮子》并出示组图"公交车",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并认识公交车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听听歌曲里都提到了什么?
1.播放歌曲音频第一段并出示组图"公交车﹣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第一段,认识公交车的轮子。
师:刚刚你听到了什么?(公交车的轮子转呀转)
师:看看图片,公交车有几个轮子呢?(四个)
小结:公交车有四个轮子,转动的轮子可以帮助公交车在路上行驶。
2.播放歌曲音频第二段并出示组图"公交车﹣2",引导幼儿熟悉歌曲第二段,认识公交车的车门。
师:让我们继续听一听,除了公交车的轮子,歌曲里还唱到什么?
师:这段歌词里还提到了什么?(公交车的车门开又关)
师:仔细观察,看看公交车有几扇门呢?
师:你知道乘客们应该从哪个门上车、哪个门下车吗?
小结:公交车有两扇门,乘客们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播放歌曲音频第三段并出示组图"公交车﹣3",引导幼儿熟悉歌
曲第三段,认识公交车车厢的特点。
师:在坐公交车时,车辆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一起来听听剩下的歌曲吧。
师:公交车上的宝贝有什么样的感觉?(公交车上的宝贝晃呀晃)
师:看,公交车的车厢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公交车的车厢长长的,可以乘坐许多乘客。当车辆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车上的乘客会随着公交车晃动。
(三)播放手势舞视频及组图《公交车的轮子》,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曲内容学做动作,体验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合拍特征。
1.播放手势舞视频,请幼儿完整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手势舞的动作。
师:今天让我们跟好听的音乐,和奇奇妙妙一起坐上公交车去玩下的歌曲吧。
二、户外体育游戏:《跳房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沙包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二、基本过程
1.幼儿把沙包扔进标有数字“1”的长方形里面,然后双脚夹起沙包把它扔到标有数字“2”的长方形框里面。依次进行,直到沙包被扔到“9”时,幼儿弯腰把沙包捡起,跳出房子。第二名幼儿再重新开始。
2.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3.跳的方法同“1”或“2”,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活动规则
不能跨字跳,单脚跳的途中,另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地二轮比赛。
三、放松活动
上午班--
5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活动:《情绪变变变》(心理健康)
活动目标:
1. 认识开心、难过、生气、害怕等常见情绪,能辨别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
2.学会用简单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初步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3.感受情绪变化的多样性,愿意保持积极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意识。活动准备:
情绪表情卡片:笑脸、哭脸、生气脸、害怕脸、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欢快音乐,教师手持笑脸卡片跳舞入场,提问:“老师现在开心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展示哭脸卡片,模仿哭泣表情,引导幼儿猜测情绪,引出活动主题。二、认识情绪
1.表情猜猜猜:依次出示生气、害怕等表情卡片,鼓励幼儿观察眉毛、嘴巴的变化,说出对应情绪名称。
2.情景模拟:创设情境(如玩具被抢、收到礼物),请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演相应情绪,其他幼儿判断并讨论。
三、情绪调节小妙招
1.绘本共读:讲述《我的情绪小怪兽》片段,引导幼儿理解“把不开心说出来”的重要性。
2.互动游戏:分发气球,让幼儿想象把生气吹进气球,再扎破气球感受“坏情绪飞走了”抱抱好朋友:播放舒缓音乐,鼓励幼儿拥抱同伴或毛绒玩具,体验温暖带来的好心情。
四、总结与延伸
1.师总结:“开心、难过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用唱歌、玩游戏等方法让自己变快乐!”
2.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全体幼儿随音乐拍手、跺脚,以积极情绪结束活动。活动结束
四、户外体育游戏:《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幼儿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橡皮筋(松紧带)、小椅子、垫子等。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在活动场地上设置各种适于练习钻、爬的活动环境。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器材或环境,根据器材的特征做相应的动作,如钻、爬、绕、越等。
3.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做“钻”动作的器械,训练幼儿“钻”的灵敏性。帮助他们学习“钻”时低头、团身的动作、两腿屈伸结合、交替与身体重心的转移。
4.游戏活动“开火车过山洞”:幼儿站成一路纵队,一个接一个,从四处分布的“山洞”下钻过。
5.小比赛:
每名幼儿都扮“火车头”,两手在胸前做开火车的姿势,可在场地上自由行驶,要互相不能碰状。看哪个小朋友开得稳、开的快。
6.放松运动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美工区 音乐区 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奥尔夫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上午班--
5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艺术活动:《小矮人和玉米》(音乐)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故事,培养幼儿对善良、勇敢和助人为乐品质的认识,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2.使幼儿初步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以及小矮人的形象特征,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音乐律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选取或创作与“小矮人和玉米”主题相关的音乐,如欢快的背景音乐、玉米生长的音乐故事、玉米种子模型、小矮人模型、绘本故事书、音乐播放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矮人和玉米的简短故事,如玉米苗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迷路的小矮人,玉米苗勇敢地带领小矮人找到回家的路。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音乐律动
1.玉米生长律动: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模仿玉米生长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逐渐长高,用肢体动作表现玉米的生机勃勃。
2.小矮人律动: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的走路、跳舞等动作,感受小矮人的可爱和活泼。
3.音乐游戏
1.寻找小矮人:教师将小矮人模型藏在活动室的不同角落,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寻找小矮人。找到后,幼儿需模仿小矮人的动作或说出与小矮人相关的话语。
2.玉米与小矮人互动:教师分发玉米和小矮人的模型给幼儿,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互动游戏。如玉米苗引领小矮人穿过“森林”(活动室内的障碍物),或玉米苗与小矮人一起跳舞等。
4.角色扮演
1)分组角色扮演:邀请部分幼儿扮演玉米苗,部分幼儿扮演小矮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2)集体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一场集体表演,将“小矮人和玉米”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
四、户外体育游戏:《切西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场地
活动过程:
(一)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热身活动
1.西瓜长得什么样?
2.我们想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起变成一个大西瓜?
(二)手拉手变成大西瓜
1.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2.变成一个小西瓜。(幼儿手拉手,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三)游戏:切西瓜
1.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
2.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可由幼儿来切西瓜。
3.放松活动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美工区 音乐区 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奥尔夫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上一课题:第十三周(5月6号——5月9号)
下一课题:第十五周(5月19号——5月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