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5—2025.9.19 第三周
上午班——
9月15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C区(靠近)
游戏材料:户外建构材料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材料(如勺子、瓶子、豆子等),探索声音与物体材质、振动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对声音的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听音猜物
1.播放声音:通过多媒体播放笑声、公鸡叫声、流水声、汽车喇叭声等,引导幼儿闭眼猜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来的?”
2.提问互动:“除了这些声音,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分享经验,如敲门声、雨声、乐器声等。)
(二)探索活动:制造声音
1. 自由操作: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尝试让物品发出声音。提问:“勺子敲在手上和桌子上,声音一样吗?”“瓶子里装豆子和米粒,摇起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实验记录:幼儿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如用波浪线表示“大声”,直线表示“小声”)。
(三)深入探究:声音的秘密
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小鼓,引导幼儿观察鼓面振动,并用手触摸感受振动。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实验:用两个纸杯和棉线制作“土电话”,让幼儿体验声音通过线传播。小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等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四)游戏活动:声音模仿秀
1.分组挑战:提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金属杯、塑料瓶、纸盒),每组选择一种物品模仿“大雨声”“小雨声”“打雷声”。鼓励幼儿用敲击、摇晃等方式调整声音大小和节奏。
2.表演展示:每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猜猜模仿的是哪种声音。教师点评,强化对声音特点的感知(如“金属杯的声音很响亮”“纸盒的声音比较闷”)。
(五)教师总结:回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如不大声尖叫、远离噪音)。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6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C区(靠近)
游戏材料:户外建构材料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爬爬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爬行能力。
2. 锻炼幼儿的肌肉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3. 发展幼儿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活动准备:可供幼儿爬行的障碍物。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如摇摆手臂、踏步等,准备好身体。鼓励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让身体变得柔软。
2、规则讲解:老师向幼儿解释游戏规则和游戏的目标,告诉他们要通过爬行来完成游戏。
3.将准备好的障碍物分散在运动场地上,让幼儿爬过障碍物,到达目标地点。
4.分组游戏: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爬行,在音乐停止时停下来,重新开始跟着音乐一起爬行。
5.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游戏中的经验和体会。鼓励幼儿表达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扭扭棒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想象将扭扭棒折成不同造型。
2.学会扭扭棒的操作技能,注意不被扭扭棒的两头戳到。
3.感受玩区角等乐趣。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17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三、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四、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C区(靠近)
游戏材料:户外建构材料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如何保护眼睛》(安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眼睛的重要性,知道简单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2.学会在做手工、看书后让眼睛休息一下,初步模仿简单的眼保健操动作。
3.激发幼儿保护眼睛的意愿,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谜语激趣,认识重要性
1. 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老师边念谜语边用手指指自己的眼睛,给予提示)
2. 引导讨论:“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看书、看动画片、看爸爸妈妈、看美丽的风景等)
3. 游戏体验:请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从神秘袋里摸出一件物品,猜猜是什么。提问:“他看不见,只能用手摸,猜起来困难吗?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教师小结: 眼睛对我们太重要了,没有它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基本环节:学习方法,明辨对与错
1. 情景图片讨论:出示正确和错误用眼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判断。
2. 学习儿歌,巩固知识:“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看书画画坐端正,电视不看长时间,保护眼睛我最行!”
(三)结束环节:游戏互动,放松眼睛
1. 学做“眼球操”:
老师带领幼儿做最简单的眼肌放松:“向上看,向下看,向左看,向右看,顺时针转一转,逆时针转一转。闭上小眼睛,休息十秒钟。”(动作要慢,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2. 眺望远方:
“现在,我们一起走到窗户边,看看远处绿色的树和高高的楼房,让眼睛变得更舒服!”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8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C区(靠近)
游戏材料:户外建构材料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好玩的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球的感观和认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球。
活动过程:
(一)捉球游戏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个幼儿手持一只球。
2.教师会指定一个幼儿开始捉球,其他幼儿要尽快将自己手中的球传给其他幼儿。
3.被指定的幼儿要尽快捉住别人传来的球,被捉住后,幼儿要离开圆圈,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幼儿为胜利者。
(二)投球游戏
1.教师将球分给每个幼儿,幼儿们站在一起形成一列。
2.教师要求幼儿按照指定的目标投掷球,例如投进篮筐、撞倒瓶子等。
3.幼儿们可以依次投掷球,也可以同时投掷球,看谁能达到目标。
(三)传球比赛
1.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个组有一名代表站在队伍前面。
2.教师为每个代表发放一只球,幼儿们轮流将球传给队伍后面的队友,传球方式可以是用手传、用脚踢等。
3.最后队伍里的最后一个幼儿将球传给教师,时间最短的队伍为胜利队伍。
(四)自由玩球
教师在场地上摆放各种球,并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球玩耍,观察幼儿对不同球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活动:
教师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询问他们对球的认识和感受,并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钓鱼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友好进行钓鱼比赛。
2.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3.感受区角的乐趣。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19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C区(靠近)
游戏材料:户外建构材料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体验美发带来的视觉冲击;
2.感受美发所产生的乐趣和美感;
3.教育幼儿养成梳洗和定期理发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梳子、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教师坐在后排给幼儿编发。
2.待全部幼儿编完头发后进行拍照记录。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阅读区
材料:各类绘本
活动目标:
1.喜欢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体验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
2.知道爱护游戏材料,用完后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一课题:第三周(9月15日——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