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4—2023.12.8 第十四周
上午班——
12月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选择游戏;
(2)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早操
1.幼儿听前奏音乐学习踏步向前走。
2.愿意跟老师一起跳早操。
三、集中教育——社会《安全过马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情景游戏和活动,教育幼儿注意交通安全,并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与幼儿共同讨论“过马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其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马路场景:红绿灯、人行道、车辆等、安全过马路情景图片、音乐《过马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你们猜是哪里呢?我们一起出发吧!
2.情景引导: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马路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马路上的车辆、红绿灯和人行道的作用。
(二)基础部分
1.观看安全过马路情景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师:图上有谁?他们在马路上做什么?他们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2.带领幼儿玩游戏“安全过马路”。
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幼儿扮演小朋友和家长,模拟过马路时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不闯红灯,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3.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你是怎么遵守交通规则的?
4.小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如何安全地过马路,以及在其他场合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不随意穿越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等。
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家长一起遵守交通规则。
四、体育游戏——《虫虫推果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通过游戏和挑战,提高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起点终点和障碍物、果子道具、虫虫推车道具、奖杯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2.教师介绍今天的体育活动主题——虫虫推果果。
(二)基础部分
1.虫虫推果果比赛。
(1)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位队长,由队长带领队员进行比赛。
(2)每组队员用虫虫推车将果子从起点推到终点,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胜。
(3)教师对获胜队伍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其他队伍继续努力。
2.障碍赛。
(1)在场地上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河、石头等。
(2)幼儿需在推车时绕过障碍物,先到达终点的队员获胜。
(3)教师对获胜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其他队员继续努力。
(三)结束活动
1.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2.提醒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
3.整理活动场地,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类似的体育比赛,巩固幼儿的技能和合作意识。
五、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收整各区域,对损耗材料进行补充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使用乐器进行演奏,学会与同伴合作;
2.爱护乐器,物归原处。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放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12月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前奏音乐学习踏步向前走。
2.愿意跟老师一起跳早操。
二、生活活动
1.鼓励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谁能装进瓶子里》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瓶子,并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索;
2.感受物体在瓶子中产生的有趣变化。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物体、每人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带盖)、记录表、记号笔、制作多媒体课件《科学-谁装进了瓶子》
活动过程 :
(一)出示瓶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瓶子。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瓶子,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瓶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些瓶子有大的、有小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圆的。有的瓶子里是空的,有的瓶子里装了东西。
(二)引导幼儿尝试将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瓶子,并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索
1.教师:瓶子里可以装什么呢?小朋友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操作,尝试将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瓶子。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有的把雪花片、小珠子、小玩具等装进了瓶子,有的把小石头、小纽扣、黄豆等也装进了瓶子。
(三)引导幼儿探索物体在瓶子中产生的有趣变化
1.教师:当我们把一些东西放进瓶子后,你们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科学-谁装进了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装进瓶子,而有的东西不能装进瓶子?装进瓶子的东西又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有的东西因为太大或太重等原因不能装进瓶子,而有的东西能装进瓶子后会产生有趣的变化,如:豆子会发芽、萝卜会变长等。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非常神奇!
(四)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记录探索过程
1.教师:我们可以把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回忆和分享我们的发现。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吧!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或者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2.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很棒!有的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发现,有的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些记录都非常有意义!以后我们还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并大胆探索。
二、体育游戏——《我们都来跳一跳》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向上跳,锻炼动作的灵活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6个呼啦圈、8个沙包、8个皮筋,两个纸箱、《兔子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师:播放《兔子舞》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2.师:今天小兔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跳圈圈,你们会跳吗?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
(1)教师示范跳圈圈的动作,重点指导幼儿双脚并拢向上跳。
师:小朋友们看我跳,我这样就是跳圈圈,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带着小朋友一起跳吧!
(2)幼儿练习跳圈圈,教师指导幼儿动作。
师:现在小朋友们自己跳圈圈,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3)幼儿练习多次后,教师进行点评,对不正确的双脚并拢向上跳的动作进行纠正。
2.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并讲解游戏规则。
(1)游戏玩法:先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游戏,将沙包投入呼啦圈内(或皮筋上),再将呼啦圈(或皮筋)立起来,最后站在圈外捡起沙包。如果三个环节都完成即为胜利,最后看谁胜利的次数最多。
(2)游戏规则:在跳跃的过程中不能踩到圈;不能将圈碰倒;不能将沙包扔出圈外。若有违规者,重新开始游戏一次。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纠正幼儿动作。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今天小兔们都学会了跳圈圈这个本领,而且都很棒哦!回家之后把这个本领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幼儿能礼貌的和老师说再见。
上午班——
12月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选择游戏;
(2)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早操
1.幼儿听前奏音乐学习踏步向前走。
2.愿意跟老师一起跳早操。
三、集中教育——科学《大和小》
活动目标:
1.认识和区分物体的大小;
2.学习使用大小标记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大球、小球、大卡片、小卡片、大小标记、大小不一的物品若干(如积木、珠子、球等)、画有大小标记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大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拿起大球和小球,问幼儿:“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随后,拿出大小标记,分别贴在大小球上,并告诉幼儿:“大球大,小球小。”
3.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大小标记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4.教师拿起大卡片和小卡片,问幼儿:“哪个卡片大?哪个卡片小?”
5.随后,拿出大小标记,分别贴在大小卡片上,并告诉幼儿:“大卡片大,小卡片小。”
6.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请幼儿拿出学具中的物品,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8.指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大小标记来描述物品的大小。
(三)总结评价,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幼儿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幼儿了解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进一步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大小不一的物品和画有大小标记的图片,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比较。
四、体育游戏——《穿大鞋》
活动目标:
1.尝试穿着大鞋在不同质地面上走、跑,体验“穿大鞋”带来的快乐;
2.练习大步跨跳,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大鞋一只、教师准备若干双成人穿的鞋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队列练习和基本体操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走成两路纵队,绕活动场地走一圈,然后做准备操。
2.教师带领幼儿走成四路纵队,听信号做不同的动作。如:高人走、矮人走、快快走、慢慢走等。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小动物模仿操一遍。
(二)基本部分:穿大鞋走路、走平衡木
1.引导幼儿穿上大鞋走路。
教师说儿歌帮助幼儿穿鞋子:“小宝宝,找妈妈,找到妈妈穿大鞋,穿好鞋子逛公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穿上大鞋走路、跑步。注意指导幼儿平衡掌握不好时,容易摔倒。
2.游戏“走平衡木”。
(1)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站在起跑线上,学解放军叔叔走过平衡木(小桥)到终点拿起沙包,把沙包投进筐里,然后跑回起点处。
(2)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双脚同时向前跳,不要踩到木板上,双脚同时落地。幼儿分组比赛。
(3)教师和幼儿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二”。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双脚同时向前跳,纠正有的幼儿双脚不同步跳动的现象。鼓励能力差的幼儿第一个到达终点。发现没遵守规则的幼儿应停止游戏一次以示惩罚。游戏重复2—3次结束。
(三)结束部分:游戏“开火车”
教师和幼儿一起围成圆圈坐好,邀请四名幼儿做乘客,五名幼儿做列车员(穿上有带子的鞋子),开火车玩游戏一次结束。第二次要求乘客帮忙一起喊节奏“咔嚓咔嚓”两下子结束游戏。游戏重复2—3次结束。要求节奏准确、明快。 (2)整理场地、器材,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提醒家长在家中也为幼儿准备一双大鞋供幼儿练习穿大鞋走路。
五、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益智区、科学区、音乐区、生活区、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投放手电筒、各种影子图片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物品都有影子;
2.喜欢玩光影游戏,愿意和同伴分享游戏经验。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放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12月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前奏音乐学习踏步向前走。
2.愿意跟老师一起跳早操。
二、生活活动
1.鼓励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小动物找尾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并初步了解尾巴的功能;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松鼠小公鸡小猴子等小动物的图片各一张代表小动物们的家、小动物的尾巴(长、短、大、小各一件)若干
活动过程 :
(一)导入部分
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并初步了解尾巴的功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找找看,都是哪些小动物来了?”
2.幼儿自由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小动物的尾巴一样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答。
5.教师简单总结:尾巴是每种动物的特征,它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它们都有自己的用途(如猴子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袋鼠用尾巴当平衡器)
(三)游戏活动:“找尾巴”
1.教师提出游戏任务:“老师发现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找不到了,你们能帮助它们找一找吗?”
2.幼儿自由抽取一个动物卡片,并在教室中寻找与卡片上相同的小动物的尾巴。
3.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教师小结:表扬找到尾巴的小朋友,鼓励没有找到尾巴的小朋友下次再来尝试。
(四)游戏活动:“贴尾巴”
1.教师提出新的任务:“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任务,要给这些没有尾巴的小动物们贴上尾巴。”
2.幼儿根据抽取的动物卡片,选择相应的尾巴进行粘贴。
3.教师提示幼儿按照动物的身高、大小将尾巴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4.教师评价与小结:表扬粘贴正确的小朋友,鼓励还需要努力的小朋友。
(五)结束活动:“谁的尾巴最好看”
1.教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看看小朋友们的尾巴贴得多么漂亮啊!每条尾巴都有自己的特点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吧!”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二、体育游戏——《小鸭捉鱼》
活动目标:
1.练习四散跑和听信号跑,感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2.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小鸭、小河、小鱼、螃蟹等名称及形象;
3.懂得一起游戏时不碰撞、不拥挤。
活动准备:
小鸭小河小鱼螃蟹头饰各一幅、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带领宝宝进行热身活动。
师:宝宝们,今天来了几个小动物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找找看,都是谁来了。
宝宝们在场地上走走、跑跑,根据图片认识小动物的“家”。并说出:“这是谁的家?它是怎么叫的、怎么走路的?”宝宝随意学一学他们走路。
(二)游戏环节
1.带领宝宝玩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说儿歌,宝宝说出儿歌中说的是谁,就跑到小动物的家,找小动物,找到后说:“我找到该动物了”并学两声该动物叫,或学该动物走路。
(2)幼儿游戏
教师说儿歌:“爱吃鱼的小鸭,爱吃鱼的小鸭,摇摇摆摆走走路,摇摇摆摆抓小鱼吃。”
师:宝宝要去找小鸭子了,小鸭的家在哪里呢?
师:我们跑着去找小鸭子吧!
教师提示:“宝宝们,跑的时候不要推挤,不要碰到小伙伴,要注意安全!”找到后,在小鸭家学小鸭摇摇摆摆走路、学小鸭叫。
教师变换儿歌内容:“爱吃蟹肉的小鱼,爱吃蟹肉的小鱼,摇摇摆摆游游泳,摇摇摆摆抓小虾吃。爱吃虾的螃蟹,爱吃虾的螃蟹,横着走,横着爬。”
(三)结束部分
播放阳光优美的音乐,指导宝宝自由放松。 播放音乐,带领宝宝走一走、抖一抖、摇一摇,到软软的树叶上、草地上坐坐,自由地放松身体。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幼儿能礼貌的和老师说再见。
下午班——
12月8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前奏音乐学习踏步向前走。
2.愿意跟老师一起跳早操。
二、生活活动
1.鼓励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太阳想吃冰淇淋》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了解太阳想吃冰淇淋的故事情节;
2.掌握故事中的形象和角色特征;
3.激发幼儿对太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太阳想吃冰淇淋》绘本、与绘本内容相符的PPT、冰淇淋模具、太阳图案的泡沫纸等
活动过程 :
(一)导入部分
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对太阳的好奇心。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特点吗?
(二)阅读绘本
1.教师出示绘本,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了解故事标题和作者。
师:这本书的标题是什么?是谁写的?封面上有什么?
2.了解故事情节: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师:太阳为什么要吃冰淇淋?太阳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
3.角色分析: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师: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它们有什么特点?
4.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太阳的特点和功能。
师:太阳为什么会发热?太阳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三)制作冰淇淋
1.教师指导幼儿用冰淇淋模具和太阳图案的泡沫纸制作冰淇淋。
2.分享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制作冰淇淋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活动延伸
将制作的冰淇淋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品尝太阳味道的冰淇淋,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六)活动评价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体育游戏——《小手和小脚》
活动目标:
1.让宝宝了解身体部位,并用小手和小脚做出相应的动作;
2.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激发宝宝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带领宝宝们做热身运动,例如伸展手臂、转动脖子、扭动腰部等。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