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飞彩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飞彩园区

课题:第十七周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一班  李文飞

2024.12.23—2024.12.27 第十七周

上午班——

12月23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A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

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品德。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敢于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梯子、木板等材料创造性搭建梯子并开展游戏;

(3)在搭建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得方位、平衡等知识经验。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安全)活动——《交通安全我知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让幼儿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红、绿灯、斑马线组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在马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红绿灯》,它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地过马路。

(二)认识红绿灯和斑马线

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红绿灯的作用,认识生活中的红绿灯,并用儿歌《红绿灯》帮助幼儿记忆。

儿歌《红绿灯》:大眼睛,眨呀眨,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不要急。

2.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斑马线的作用。

(三)乘车安全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乘车的危险行为”。

2.总结:小孩不能坐在副驾驶,乘车要系好安全带,手和头不能伸出窗外。

(四)情景模拟游戏

1.教师布置马路场景,如十字路口、红绿灯信号牌等。

2.播放音乐视频,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模拟过马路,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乐趣。

(五)活动总结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

(六)活动延伸

1.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交通安全知识。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3.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24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A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

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品德。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敢于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梯子、木板等材料创造性搭建梯子并开展游戏;

(3)在搭建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得方位、平衡等知识经验。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烤土豆》

游戏目标:

1.学习垫上侧身翻滚的基本动作;

2.能动作协调地在垫上侧身翻滚;

3.体验垫上运动的乐趣。

游戏准备:

运动垫若干

游戏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我们来玩一个烤土豆的游戏吧!

2.师:小朋友们知道土豆是怎么烤的么?

(二)游戏过程

1.师:烤土豆需要土豆,我们小朋友来当土豆,除了土豆还需要烤箱。

2.师:用运动垫当烤箱,幼儿扮作土豆,仰面躺在运动垫上,手臂上举双腿伸直,随着教师的口令“土豆翻,土豆滚,士豆土豆烤熟了”

3.幼儿做连续翻滚动作,从垫子的一侧滚到另侧,站起时可以摆出喜欢的造型。

(三)游戏规则

幼儿听教师指令进行游戏,翻滚后站起来并摆出喜欢的造型。

(四)游戏建议

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能力和体质的不同,在游戏中调整翻滚的次数和难度。可由双腿伸直翻滚改为双腿蜷曲、双手抱腿翻滚,适当增加游戏难度,也可尝试侧身翻滚180°,再向反方向翻滚180°,体验垫上翻滚的乐趣。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室

材料:剪刀、彩纸、彩笔

活动目标:

1.如何进行艺术创作。

2.知道保护美工工具。

三、幼儿离园

幼儿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2月25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A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

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品德。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敢于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梯子、木板等材料创造性搭建梯子并开展游戏;

(3)在搭建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得方位、平衡等知识经验。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配对小能手》

活动目标:

1.感受配对的乐趣,体验整理物品的成就感;

2.初步理解“双”的含义,知道一双有相同的两只;

3.能分别按照物体的颜色、大小、花纹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鞋子”图片、“整理袜子”图片、“整理鞋子”图片、“房间真整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图片,初步理解“双”的含义。

2.出示图片“鞋子”,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讨论,知道一双有相同的两只。

(1)师:这是什么?它们长得一样吗?

(2)师:看看我们两只脚穿的鞋子、袜子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要穿一样的鞋子、袜子呢?

(3)师:你知道两只一样的鞋子、袜子可以叫做什么吗?

3.小结: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或者袜子可以叫做“一双”。我们穿鞋子、穿袜子要穿“一双”才好看。

(二)活动进行

1.观察图片,学习分别按照物体的颜色、大小特征进行配对。

2.出示图片“整理袜子”,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1)师:瞧,熊猫奇奇正在整理房间,可他不小心把袜子掉在了地上。一起帮奇奇把袜子重新收拾好吧。

3.操作课件,引导幼儿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1)师:看看这些袜子哪里不一样?都有哪些颜色呢?

(2)师:谁和谁会是一双呢?

(3)小结:颜色一样的袜子是一双。我们要把两只颜色一样的袜子放在一起。

4.出示图片“整理鞋子”,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配对。

(1)师:收拾好了袜子,奇奇想来整理一下鞋柜,我们再来帮帮他吧。

(2)师:这些鞋子哪里不一样?

(3)师:谁和谁是一双呢?一起帮奇奇把鞋子一双一双地摆放整齐吧!

(4)小结:大小一样的鞋子是一双。我们要把两只大小一样的鞋子摆在一起。

5.学习按照物体的花纹特征进行配对。

(三)活动结束

1.师:还有很多双不同的手套,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整理一下。

2.师:发放纸面教具《配对手套》,引导幼儿按物体的花纹配对。

(1)师:仔细看看,这些手套哪里不一样?

(2)师:谁和谁是一双呢?动手把是“一双”的手套用线连在一起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26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A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

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品德。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敢于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梯子、木板等材料创造性搭建梯子并开展游戏;

(3)在搭建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得方位、平衡等知识经验。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大象爬行》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探索各种钻爬方法,提高手脚协调钻爬运动的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勇敢顽强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地垫若干、平衡木、轮胎、呼啦圈、绳子、拱形门、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垫子上探索上得各种爬法

1.双手、双脚撑地,膝盖离地爬行。

2.双手撑地推小车爬行。

3.匍匐爬。

(二)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示范

1.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练习各种爬法,幼儿在垫子上探索各种钻的方法。

2.幼儿两两组合头碰头做洞,练习钻的动作。

3.幼儿两两组合手臂做洞,练习先迈脚,后钻的动作。

4.幼儿两两组合手心相对做洞,练习猫腰钻的动作。

5.教师小结:多种方法一一尝试, 幼儿示范。

(三)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练习各种爬法

设置障碍物:绳子网、拱形门、轮胎、平衡木、呼啦圈,鼓励幼儿探索如何渡过,大胆顽强的完成任务。

1.设置情境绳子网,幼儿匍匐爬行。

2.设置拱形门,幼儿猫腰钻。

3.双手、双脚撑地,膝盖离地爬过障碍物轮胎。

4.直走平衡木作为缓冲,设置情境呼啦圈,幼儿先迈脚,后钻爬过障碍物。

5.通过所有障碍物,幼儿两两组合采用推小车的爬行方式,冲向终点。

(四)游戏结束

教师小结:小朋友爬的真快,很勇敢,熟练地完成每一项技能。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音乐区

材料:铃鼓、沙锤、响板

活动目标:

1.对音乐感兴趣,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自己;

3.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幼儿离园

幼儿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2月27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A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

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品德。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敢于挑战,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梯子、木板等材料创造性搭建梯子并开展游戏;

(3)在搭建游戏中,引导幼儿获得方位、平衡等知识经验。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绘画)活动——《点点线线》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雨滴、大雨、海浪、瀑布不同的水声;

2.能分辨不同的水声,尝试用声音,动作,绘画等不同形式表现对不同水声的感受;

3.愿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不同声音,感受绘画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棉签、绘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创设“小水滴找声音”的情境,引导幼儿分辨“雨滴、大雨”的水声。

(1)创设“小水滴找水声”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播放“雨滴、大雨”的声音和视频,请幼儿分辨不同的水声。

(3)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小雨滴是怎么落下来的?伸出手指学一学小雨滴落下的声音?

(4)师:小水滴找到了什么声音?下雨是什么声音,它是怎么响的?雨水落下来像什么一样?画一画雨水落下来的样子?

(5)小结:我们和小水滴找到了“滴答滴答”一点一点落下的雨滴声和“哗啦哗啦”雨水连成线的大雨声。

(二)活动进行

1.结合课件,启发幼儿学习线的组合表现不同的水声。

(1)播放“海浪”的声音和视频,请幼儿用线来表现海浪声,

(2)提问:小水滴找到了什么声音?海浪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谁想到前面来画一画?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3)小结:“哗-啦,哗-啦”的海浪声有的时候声音很大有时候声音很小,可以画成连续不断的波浪线代表海浪声。

2.播放“瀑布”的声音和视频,教师示范用线的组合表现瀑布声。

(1)提问:猜一猜小水滴找到的什么声音?它的声音怎么样?瀑布是怎么落下来的?

(2)师:小水滴想来画一画瀑布声,看它是怎么画的?

(3)小结:瀑布是好多水从高高的山上一下子落下来的,瀑布声可以把棉签横着贴在纸面上,从上往下画一条线再画一条线让它们紧紧靠在起。

3.循环播放各种水声,请幼儿用绘用的方式表现不不同的水声。

(1)反复播放水声,请幼儿用棉签蘸水粉颜料,绘画不同的水声.

(2)鼓励幼儿大胆作面,引导幼儿变换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自己的面面。

4.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绘画,请幼儿在自己或同伴的面上寻找不同的水声。

(1)师:哪一幅是你画的?你都画了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2)师:很多点(线)连在一起变成了了什么?怎样让海浪、瀑布的声音更响亮?

(三)活动结束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画下来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第十六周

下一课题:第十八周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