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飞彩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飞彩园区

课题:2025.5.19—2025.5.23 第十五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豆豆二班    潘许欣

2025.5.19—2025.5.23 第十五周

下午班——

5月1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可爱的大苹果》

活动目标:

1.观察苹果的外形、颜色特征,认识圆形、红色等基本元素。

2.学习用团纸粘贴、涂色等简单技法表现苹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

3.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苹果图片; 红色、绿色彩纸、胶棒、油画棒、画有苹果树轮廓的白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实物苹果,提问:“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触摸。

2.播放儿歌《苹果歌》,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一起给苹果树画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吧!”

二、示范创作

1.团纸粘贴法:教师将红色彩纸撕成小块,示范揉成纸团,在画有苹果树轮廓的卡纸上涂抹胶棒,将纸团粘贴成苹果形状。

2.涂色装饰法:用油画棒在空白圆形卡纸上均匀涂满红色。

添画绿色叶子和棕色果柄,完成苹果创作。

三、幼儿创作(15分钟)

1.幼儿自由选择团纸粘贴或涂色方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用团纸粘贴,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组合不同技法,如用彩纸剪出苹果形状再添画细节。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整洁,及时用湿纸巾擦手。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

1.将幼儿作品布置成“苹果园”,邀请幼儿互相欣赏。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苹果:“我的苹果是大大的/圆圆的,送给______吃!”

二、户外体育游戏:《运果子》

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的范围内夹球走。

2.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3.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皮球、筐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操场集合,整理队伍。

(二)游戏《运果子》

1.以小猪合作运果子比赛,引入活动。

2.教师指导幼儿练习两人合作运果子。

3.讲解游戏规则,并进行示范,强调游戏的基本动作。

(1)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球夹在两人胸间。

(2)听口令后,一起向前进,注意手不拿球,如球掉下来需捡起来继续进行。

(3)到达重点时,将“果子”放入筐内。

4.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要加入游戏,为幼儿打气。

5.教师宣布比赛结果,并表扬幼儿真能干。

活动结束

 

上午班——

5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三、集中教育活动:《蘑菇房子》(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蘑菇房子》的主要情节,认识蘑菇、小兔、小鸟等角色,感知“大蘑菇变房子”的奇妙想象。

2.能简单复述故事关键语句(如“这朵蘑菇真大呀!”),尝试用短句描述画面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故事中分享与互助的美好情感,愿意在生活中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蘑菇房子》图片或PPT、角色手偶(小兔、小鸟、蘑菇)、蘑菇形状的卡纸、彩笔(供延伸环节使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蘑菇手偶,提问:“蘑菇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蘑菇变成房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展示故事封面图片,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兴趣。

二、理解故事

1.教师结合图片逐段讲述故事,提问关键情节:

 “小兔发现大蘑菇时说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要住进蘑菇房子?”

2.角色模仿:分发手偶,邀请幼儿模仿小兔、小鸟的语气对话,如小兔惊喜地说:“哇!这朵蘑菇真大呀!”

三、互动游戏

1.将故事图片打乱,幼儿分组合作拼出完整情节,教师引导用短句描述画面。

2.情景表演:幼儿佩戴角色头饰,跟随教师复述故事并表演动作(如小兔跳着发现蘑菇、小鸟飞进房子)。

四、总结

回顾故事主旨:“小兔把蘑菇房子分享给小鸟,它们都很开心,我们也要学会帮助朋友!”

四、户外体育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的不同部位(手、脚、膝盖等),感知身体部位碰撞或运动产生的声音。

2.能跟随指令用身体部位做出拍、踏、敲等动作,提升肢体协调性与反应能力。

3.体验运动的乐趣,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轻快背景音乐、小鼓或拍手节奏音频。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轻快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走路入场(如小兔子跳、小鸭子摇)。

2.提问互动:“我们的身体能发出声音吗?怎么让它响起来?”引发幼儿猜想。

二、身体响起来

1.探索发声部位:教师示范拍手、跺脚、拍膝盖等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感知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差异。

师:“小手拍起来是什么声音?小脚跺地声音大还是小?”

2.听指令做动作:教师敲鼓或播放节奏音频,发出指令(如“拍拍手”“跺跺脚”),幼儿快速做出相应动作并发出声音。增加难度:用儿歌节奏变化指令(如“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脚,转个圈”),锻炼幼儿反应力。

四、放松结束

播放舒缓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全身放松操:轻轻揉手臂、拍拍腿、转动脖子。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音乐区    生活区    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4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音乐游戏:《点点虫》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点点虫》轻快活泼的节奏,理解歌词中手指游戏的趣味情境。

2.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词,熟练配合动作完成手指游戏,提升手口协调能力。

3.体验音乐与游戏结合的乐趣,增强与同伴互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歌曲《点点虫》音频、动画视频、手指玩偶(毛毛虫、小鸟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手指玩偶,模仿毛毛虫爬行:“小朋友们,今天来了一只会唱歌的毛毛虫,听听它在唱什么!”

2.播放歌曲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手指的动作,激发兴趣。

二、学唱歌曲

1.图谱学唱:展示节奏图谱,教师指图按节奏朗读歌词,幼儿跟读,重点练习“点点虫,虫虫飞”的韵律感。

2.分段跟唱:教师逐句范唱,幼儿跟唱,用拍手、点头等动作辅助记忆歌词;通过提问“虫虫飞到哪里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动作配合:教师示范手指动作(双手食指相碰做“点点虫”,双手张开做“虫虫飞”),幼儿边唱边模仿,强调手口一致。

三、游戏互动

1.幼儿独自跟随音乐边唱边做手指动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表现。

2.幼儿两两分组,一人扮“虫虫”,一人扮“小鸟”,唱到“飞”时互相拍手或轻触手掌,增加互动性。

3.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中的动物(如“点点蛙,蛙蛙跳”),并创编对应动作。

四、总结

回顾歌曲与游戏,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强调“合作游戏真快乐”。

二、户外体育游戏:《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
2.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知道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火车头饰、红绿灯卡片、音乐播放设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吧!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转转圈。”
2.教学基本动作,教师示范火车头动作,幼儿模仿。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
首先,我们要学会怎么当火车头。火车头要带领火车向前走,我们一起来看看火车头是怎么走的。”
3.游戏环节
(1)游戏:开火车。幼儿按照火车头的方向,依次拉衣襟排成长队,跟着火车头向前走。
教师:“现在,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火车头。火车头戴上头饰,带领小火车出发吧!”

四、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1.相互锤锤腿、捏捏腿!

 

上午班——

4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活动:《不独自去河边玩》

活动目标:

1.认识河边、池塘等水域的潜在危险,知道不能独自靠近。

2.能辨别安全与危险场景,学会拒绝他人邀约独自去水边,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树立安全玩水的观念,养成遇到危险主动求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安全与危险场景对比图片、视频《安全小卫士》、儿歌《防溺水童谣》音频;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救生圈道具,提问:“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它?河边玩耍安全吗?”

2.播放动画视频片段,创设问题情境:“小熊偷偷去河边捉鱼,猜猜发生了什么?”引发幼儿思考。

二、安全知识学习

1.危险辨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哪些小朋友的做法是对的?为什么?”

2.原因讲解:教师用简单语言解释危险:“河水很深,会把小朋友冲走;河边的石头滑,容易摔倒。”

3.应对方法:情景模拟:“如果小伙伴邀请你去河边玩,应该怎么说?”(如“不行!要告诉老师/爸爸妈妈”);学习口诀:“小河水,哗啦啦,独自去玩太危险;要游泳,大人陪,安全快乐笑哈哈!”

三、游戏巩固

儿歌律动:播放《防溺水童谣》,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如摆摆手表示拒绝,举手表示求助)。

四、总结

教师总结:“不独自去河边、池塘玩,保护自己最重要!”

四、户外体育游戏:《毛毛虫与小蝴蝶》

活动目标:

1.模仿毛毛虫爬行、小蝴蝶飞行的动作,感知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练习手膝着地爬行、跳跃等动作,增强四肢协调性与肌肉力量。

3.体验角色扮演游戏的乐趣,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轻快背景音乐、彩色呼啦圈(代表“毛毛虫的家”)、羽毛或纱巾(模拟蝴蝶翅膀)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教师头戴蝴蝶头饰入场:“小朋友们,我是蝴蝶姐姐!今天毛毛虫宝宝要学本领,变成会飞的蝴蝶,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呼啦圈和纱巾,引导幼儿猜想游戏内容,激发兴趣。

二、动作学习

1.毛毛虫爬行:教师示范手膝着地、腹部离地的爬行姿势,鼓励幼儿模仿:“毛毛虫宝宝要慢慢爬,去找食物啦!”

组织幼儿在场地内自由爬行,绕过障碍物(如小积木)。

2.蝴蝶飞行:分发纱巾作为“翅膀”,教师示范张开双臂上下摆动、轻轻跳跃的动作:“吃了食物的毛毛虫变成蝴蝶啦!我们飞起来吧!”

幼儿跟随音乐模仿蝴蝶飞行,练习跳跃与平衡。

三、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1.游戏规则:幼儿扮演“毛毛虫”,从呼啦圈(家)出发,爬行至场地另一端取“食物”(小球);带着“食物”爬回家后,拿起纱巾变身“蝴蝶”,飞行回起点。

2.分组挑战:将幼儿分成2-3组,依次进行游戏,教师鼓励幼儿遵守规则,速度与安全并重。

四、放松结束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益智区    美工区    音乐区    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奥尔夫乐器。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4月25日   星期五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绘本活动《生气啦生气啦》(特色绘本)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中角色生气的原因与情绪变化过程,认识“生气”是正常情绪。

2.能观察画面细节,用简单语言描述角色表情和行为,学习用恰当方式表达愤怒情绪。

3.感受绘本中化解矛盾的温馨情感,愿意尝试用积极方法调节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绘本《生气啦生气啦》PPT、角色表情卡片(生气、开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生气脸”表情卡片,提问:“你什么时候会生气?生气时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分享经历。

2.展示绘本封面,引发猜想:“小熊和小兔子为什么皱着眉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绘本共读

1.分段阅读:教师逐页讲述绘本,引导观察画面:“小熊为什么生气?它做了什么?”(跺脚、大喊) “小兔子是怎么让小熊不生气的?”(拥抱、分享玩具)

2.互动讨论:组织幼儿分组交流:“如果你是小兔子,会怎么安慰生气的朋友?”鼓励表达想法。

三、情绪小课堂

1.表情模仿:幼儿抽取表情卡片,模仿生气、开心等表情,感受不同情绪的面部变化。

2.情景模拟:创设情境(如玩具被抢、排队拥挤),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演“不生气的解决办法”(如说“请轮流玩”“我等一会儿”)。

四、创意表达与总结

1.发放彩纸和胶棒,鼓励幼儿画一画“让自己开心的事”(如吃糖果、玩滑梯),并简单分享。

2.教师总结:“生气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像小兔子一样,用拥抱、说话来解决问题,做快乐小天使!”

四、户外体育游戏:《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带着孩子练习熟悉走圆圈。
2.练习举手和下等动作。
3.和同伴友好交流合作 享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宽阔场地 教师在场地画圈、幼儿已经掌握举手和下等动作、吹泡泡的音乐。
活动热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 那老师想问小朋友你们见过泡泡吗 它是什么样的呢?
幼:泡泡是圆圆的 飞到天上 然后会炸。
师:是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吹泡泡的游戏,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变成一个大泡泡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先去场地一起来做热身运动。
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下路 举手 伸展 热身运动。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游戏是怎么玩的玩法:老师与小朋友拉手沿着大圆圈站好。游戏开始,大家顺圆圈按逆时针方向必须一个跟着 一个走成圆形队,边走边念儿歌:“欧润物,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重复念几遍后,教师说:“泡泡飞高了。“小朋友两窝上举如果老师说:“泡泡飞低了。“小朋友原地:下。老师又说:“泡泡破了!学前儿童出”啪!”的声音,同时四散跑开听教师说“吹泡泡了”,大家又回到圆圈上站好,规则:
1.小朋友们要在规定四散跑的范围,不能跑得太远。
2.游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五.放松运动
师:小朋友们集合了 现在和老师听音乐一起做放松动作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伸展 下: 伸手等放松运动
六.活动延伸:鼓励孩子探索吹泡泡的其他替换动作。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