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22—2025.9.26第四周
上午班——
9月日 22 星期一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桌面游戏。
3.晨间游戏: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语言活动:《我喜欢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 倾听故事《我的动物好朋友》,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及其特点;
2.能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尝试用简单语言复述故事片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故事中人与小动物的友好情感,萌发喜爱小动物、愿意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我的动物好朋友》PPT、小动物手偶、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猜猜动物朋友”
1. 出示藏一半的小动物手偶,提问:“今天有几位动物朋友来听故事,谁能猜猜这是谁呀?”
2. 逐一展示手偶,引导幼儿模仿叫声,自然引入故事主题:“这些小动物藏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故事欣赏环节:倾听《我的动物好朋友》
1. 播放故事音频,同步展示PPT:
第一遍完整倾听:教师配合音频操作手偶,模仿角色语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第二遍分段倾听:每讲完一段,暂停提问:“故事里的小羊喜欢吃什么呀?我们学小羊吃草的样子吧!”,鼓励幼儿参与互动。
2. 梳理故事:用手偶回顾故事内容,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和小朋友做了什么好玩的事?”,帮助幼儿梳理角色和情节。
3. (三)互动环节:“扮演故事小角色”
1. 分发小动物头饰,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 教师带领幼儿简单复述故事片段,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小鸡早上做什么?”
幼儿:“小鸡叽叽叽,早起啄米粒!”
(四)结束环节:“爱护动物小约定”
总结:“故事里的小动物和小朋友是好朋友,我们也要像故事里一样,轻轻对待小动物,不欺负它们。”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喜欢参与唱歌活动。
2.愿意和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遵守乐器使用规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音乐游戏《身体音阶歌》
活动目标:
1.认识Do-Re-Mi-Fa-Sol-La-Si音阶,感受音阶高低变化,能对应身体部位区分音高;
2.学会跟着音乐做身体动作,用肢体表现音阶,提升节奏感与身体协调性;
3.喜欢参与音乐互动,乐于跟着歌曲做动作,体验身体与音乐结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身体音阶歌》音频/视频、音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身体变变变”
1. 带领幼儿做简单身体律动:“我们的身体能点头、拍手、跺脚,今天它还要和音乐做朋友,一起唱歌呢!”
2. 出示音阶图谱,指着图谱提问:“看,这些音符像小台阶,有的高有的低,我们用身体来找找它们吧!”
(二)学唱与律动环节:学唱《身体音阶歌》
1. 听歌曲,认动作:
播放《身体音阶歌》,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如“Do-Do-摸摸脚,Re-Re-拍拍腿”),引导幼儿观察身体部位与音阶的对应。
逐句教唱歌词,同步练习动作:先慢动作示范,再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做1-2遍,提醒“动作和歌词要跟上哦”。
2. 分组互动:
将幼儿分成2组,一组唱音阶、一组做动作,再交换角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游戏环节:“音阶身体蹲”
1. 玩法:教师说音阶(如“Sol”),幼儿快速做对应身体动作(摸腰)并喊“Sol-摸腰蹲”,做错的幼儿可先当“小观众”,再重新加入。
2. 游戏2-3轮,保持节奏轻快,避免幼儿疲劳。
(四)结束环节:“身体休息啦”
播放轻柔版《身体音阶歌》,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音阶小台阶累了,我们的身体也慢慢放松,轻轻捶捶胳膊、揉揉腿。”
二、体育游戏:《摘水果》
活动目标:
1.练习踮脚、伸手、跳跃等动作,锻炼肢体协调性与平衡能力,提升手部抓握能力;
2.认识常见水果,理解“按指令摘水果、不争抢”的规则,增强任务意识;
3.感受户外游戏的乐趣,愿意和同伴分工合作“摘水果”,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用卡纸制作彩色水果卡片、绳子、小篮子、水果头饰。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水果模仿操”
1. 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模仿“苹果转圈”、“香蕉弯腰”、“橘子蹦跳”,活动颈、腰、腿等关节,避免运动受伤。
2. 导入:“果园里的水果熟啦,今天我们当‘小果农’,一起去摘甜甜的水果吧!”
(二)游戏讲解与示范
1. 讲解规则与玩法:
将幼儿分成3-4组,每组拿1个小篮子,站在“摘果区”外。
游戏开始,“小果农”排队到“果树”下,踮脚或轻轻跳跃摘下水果卡片,放进篮子里,摘完后回到队尾,轮到下一位同伴。
2. 教师示范:拿起小篮子,踮脚摘下1张苹果卡片,说:“像这样轻轻够,就能摘到水果啦!”,邀请1名幼儿试摘,帮助理解动作。
(三)游戏环节:“争当小果农”
1. 第一轮游戏:幼儿分组摘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2. 第二轮游戏:增加任务,引导幼儿观察水果颜色、种类,提升认知能力。
(四)结束环节:“水果送回家”
1.带领幼儿将水果卡片按种类分类,放回对应盒子,说:“水果宝宝摘完啦,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2. 做放松运动:慢走、深呼吸、轻轻捶打胳膊和腿,缓解身体疲劳,总结:“今天小果农们都很能干,一起收获了好多水果!”
三、离园活动
1.组织幼儿入厕,检查衣物。
2.组织幼儿喝水,排队有序离园。
上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桌面游戏。
3.晨间游戏: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艺术活动:健康活动《大家都来开火车》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及跟随动作,锻炼肢体协调性与反应能力,增强下肢力量;
2.理解“火车头带队、车厢不脱节”的游戏规则,知道听指令启停,提升规则意识;
3. 情感与社交: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合作“搭火车”,增强团队归属感。
活动准备:
火车头头饰、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火车零件动一动”
1. 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火车头转一转”(转动头部)、“车轮滚滚”(转动手腕脚踝)、“车厢伸一伸”(伸展手臂、弯腰)、“小火车跑一跑”(小碎步快走)。
2. 导入:“今天我们都来当小火车,一起开去好玩的地方,大家想加入吗?”
(二)游戏讲解与示范
1. 讲解规则与玩法:
选1名幼儿当“火车头”,其余幼儿依次拉前面同伴的衣角当“车厢”,组成一列“小火车”。
教师发指令:“小火车开啦!”——大家跟着“火车头”沿“轨道”走或慢跑;“小火车停!”——全体幼儿立刻停下,保持“车厢”不脱节。
2. 教师先当“火车头”,带领3-4名幼儿示范1轮,直观展示“搭火车”“听指令启停”的动作。
(三)游戏环节:“快乐小火车”
1. 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2-3列“小火车”,轮流更换“火车头”,教师在旁观察。
2. 游戏间隙:组织幼儿休息30秒,补充水分,避免过度疲劳。
(四)结束环节:“小火车进站啦”
播放轻柔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慢走、深呼吸、轻轻捶打腿和胳膊,模拟“火车进站休息”。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阅读区、生活区、科学区、益智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画笔、黏土等工具材料,尝试创作简单造型,锻炼手部小肌肉力量。
2. 愿意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对美工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科学游戏《瓶子咕噜噜》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发现瓶子滚动与“重量、地面光滑度”的关系,感知“重的瓶子滚得慢、光滑地面滚得远”的特点;
2.练习推、放、观察瓶子的动作,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与简单的探究能力;
3.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游戏,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瓶、光滑桌面/粗糙地毯、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瓶子小变身”
1. 出示三种瓶子,提问:“这些瓶子里装的东西不一样,摸一摸,哪个最重呀?我们先给瓶子贴贴纸,让它们变漂亮吧!”
2. 幼儿用贴纸装饰瓶子,教师引导观察:“你的瓶子里装了什么?和旁边小朋友的瓶子一样重吗?”
(二)探索环节:“瓶子滚一滚”
1. 第一次探索:平坦地面比重量
让幼儿在光滑桌面上,分别推空瓶、水瓶、沙瓶,观察并提问:“哪个瓶子滚得最远?哪个滚得慢?”
引导幼儿用记录表标记结果,教师总结:“空瓶最轻,滚得远;沙瓶最重,滚得慢。”
2. 第二次探索:不同地面比光滑度
请幼儿将同一瓶分别放在光滑桌面和粗糙地毯上推,感受差异:“在地毯上推,瓶子跑得远吗?为什么?”
小结:“光滑的地面没有阻碍,瓶子滚得远;粗糙的地面有阻力,瓶子滚得近。”
(三)游戏环节:“瓶子滚到小圈圈”
1. 玩法:在光滑地面画3个小圈圈,幼儿选择不同重量的瓶子,尝试将瓶子推到目标圈圈里。
2. 鼓励幼儿尝试:“用空瓶推远一点的圈圈,用沙瓶推近一点的圈圈,看看能不能成功!”,及时表扬尝试次数多的幼儿。(四)结束环节:“瓶子分类回家”
带领幼儿将瓶子按“空瓶、水瓶、沙瓶”分类放回托盘,说:“探索完的瓶子要按种类回家,下次还能继续玩哦!”
体育游戏:《小青蛙回家》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屈膝跳的动作,锻炼下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提升跳跃准确性;
2.理解“跳过荷叶、不落地”的游戏规则,知道按路线“回家”,增强任务意识;
3.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愿意遵守游戏秩序,体验完成“回家”任务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绿色圆形卡纸、小篮子、小青蛙头饰。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小青蛙动一动”
1. 带领幼儿戴头饰,做热身操:
“青蛙伸懒腰”(伸展手臂、踮脚)、“青蛙转圈圈”(转动腰腹)、“青蛙蹬腿”(屈膝抬小腿)、“青蛙轻轻跳”(原地小跳),活动关节。
2. 导入:“小青蛙们,我们在池塘里玩累啦,要跳过荷叶回家,大家能跳准荷叶吗?”
(二)游戏讲解与示范
1. 讲解规则与玩法:
幼儿分成3-4组,每组站在一条“荷叶路”起点。
游戏开始,“小青蛙”双脚并拢,从一片“荷叶”跳到下一片“荷叶”,不能跳到“荷叶”外(模拟“掉水里”),跳完所有“荷叶”后,将手伸进“青蛙家”的篮子里,就算“回家”,然后回到队尾。
2. 教师示范:双脚并拢屈膝,轻轻跳过2-3片“荷叶”,说:“像这样双脚一起跳,不踩空,就能安全回家啦!”,邀请1名幼儿试跳,纠正动作。
(三)游戏环节:“小青蛙回家啦”
1. 第一轮游戏:幼儿分组跳“荷叶路”,教师巡回指导。
2. 第二轮游戏:增加难度——将部分“荷叶”间隔拉大5-10cm,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对跳得稳、不落地的幼儿贴小贴纸。
(四)结束环节:“小青蛙休息啦”
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慢走、深呼吸、轻轻捶打大腿和小腿,模拟“青蛙趴在荷叶上休息”。
三、离园活动
1.组织幼儿入厕,检查衣物。
2.组织幼儿喝水,排队有序离园。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桌面游戏。
3.晨间游戏: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艺术活动:手工活动《好吃的面皮》
活动目标:
1.认识面皮的外形特征,学习用彩泥揉、压、捏等动作制作“面皮”,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2.尝试给“面皮”添加“馅料”,大胆发挥创意,表现不同口味的“面皮”;
3.喜欢参与手工创作,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活动后主动整理彩泥工具。
活动准备:
彩色彩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认识面皮朋友”
1. 出示成品“面皮”范例,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我们吃的饺子、包子外面都有软软的面皮,今天我们用彩泥做‘好吃的面皮’吧!”
2. 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这个面皮是圆圆的,中间还包了‘菜馅’,我们也来做不一样的面皮吧!”
(二)制作环节:“动手做面皮”
1. 分步示范制作
揉彩泥:“先把白色彩泥放在手心,像揉小球一样揉圆,让它变光滑。”
压面皮:“把揉好的彩泥放在垫板上,用手掌轻轻压一压,压成圆圆的、薄薄的面皮。”
加馅料:“想做菜馅面皮,就放一点绿色彩泥碎在面皮中间;想做肉馅,就放棕色彩泥碎,轻轻捏一下边缘。”
2. 幼儿自主创作
(三)分享环节:“我的美味面皮”
1. 请幼儿举起作品,介绍:“我做的是菜馅面皮,用了绿色和白色彩泥。”
2. 教师表扬所有幼儿:“大家的面皮都很特别,看起来真好吃!”,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区。
(四)结束环节:“工具回家啦”
带领幼儿将彩泥收进盒子、塑料小刀和垫板放回指定位置,说:“手工工具玩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阅读区、生活区、科学区、益智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阅读区
活动目标:
1. 喜欢翻看绘本,对图画和简单文字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2. 能通过图画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简单语言分享绘本内容,锻炼观察力与表达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