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2023.12.29第十七周
下午班——
12月25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活动目标:
(3)师: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二、体育游戏(一)——《小乌龟走路》
活动目标:
1.喜爱探究爬行的多种方式,能协调身体动作,迅速向前爬行;
2.能用加速频次的方式迅速爬行,肢体动作较灵巧协调;
3.在运动情形中感觉锻炼的快乐,领会多种方式爬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山洞,红旗4面。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藏在壳里的小乌龟
幼儿在场所上模拟小乌龟在壳里的各样动作肢体,教师用 “你的动作还能够变一变吗?”启迪幼儿支持和鼓舞。要点动作下肢动作。
(二)试试活动:会爬的小乌龟
1.快乐爬爬。幼儿探究爬行的各样方式(场所四周摆放阻碍物),教师以激励或赏识的话语赐予幼儿支持和鼓舞。
2.我会这样爬。
(1)幼儿展现:我会这样爬。老师发问:你碰到小山坡和小山洞时是如何爬的?教师鼓舞幼儿用手脚着地爬、手膝着地爬、爬越、向前爬、退后爬的方式爬过阻碍,并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帮助幼儿肢体协调地爬行。
(2)提取经验。教师组织幼儿沟通 “什么方法最快 ”:手脚配合,增大步幅和增添上频次,迅速有力地向前爬行。
3.再次试试: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爬行方式,按动作要领练习快快爬行。教师用 “看谁爬得快 ”加强幼儿快爬的意识。
(三)游戏:灵便的小乌龟
1.爬行比赛。幼儿排成四组,排头的乌龟从起点处向前爬,经过山洞、小山坡(距离为 15 米),最后抵达终点。幼儿爬到终点处举起红旗摇一下,第二只乌龟持续向前,以先爬完的组为胜。教师注意养成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提示幼儿回忆快爬的经验和方法。
2.自由游戏。幼儿结伴自由游戏。教师鼓舞幼儿动作协调、迅速地移起程体,勇敢向前爬行,实时提示幼儿动作要正确、协调,鼓舞领会坚持就能抵达终点的意义。
活动目标:
1.探索椅子的玩法,并利用小椅子学会障碍跑;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敢于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小椅子数把、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听歌曲《阿童木之歌》进入活动场地
1.谈话导入课题,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平时坐的小椅子除了可以坐在上面还可以干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骑大马、跳过去、从椅子下面钻过去、当独木桥)现在每个小朋友找一把椅子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看一看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和阿童木一样聪明,能想出玩椅子的多种方法。
(二)热身运动
小朋友们真聪明,都能想出椅子的多种玩法。现在,老师再来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和阿童木一样勇敢呢?在考小朋友之前,我们要把你的身体活动开,先听着音乐来做一做热身运动。
(三)幼儿尝试玩椅子的多种方法
1.椅子可以当成独木桥在上面走,小朋友来排成一队试一试,走过独木桥。小朋友在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还可以从下面钻过去,也可叫钻山洞,小朋友在钻的时候不要碰到山洞的墙壁,要注意安全。
3.椅子还可以跳来跳去,现在椅子排好队,小朋友从上面跳过去
教师总结:小朋友非常聪明勇敢,都能想出椅子的多种玩法,并能大胆尝试来玩椅子。
(四)放松运动
一起听音乐放松,锤锤胳膊、敲敲腿,给前边的小朋友捶捶背、反过来给前边的小朋友捶捶背。
1.复习本学期所学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相应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篮球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学习的技能
(二)练习新学习的技能
新技能:抱球绕障碍、双手滚球
(三)放松调整
五、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幼儿能礼貌的和老师说再见。
上午班——
12月26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目标:
(1)带领幼儿到游戏场地。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与指导。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
(4)游戏评价与问题解决。
(详见本周“自主游戏观察记录”)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语言(故事)《森林里的饼干屋》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动物的拟声词和小猫做饼的儿歌,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3.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了解分享的乐趣。
课件、猫手偶。
活动过程:
(一)封面导入,学习重点句儿歌
1、问好。看,小猫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2、小猫是怎么做饼的呢?我们来看一看,学一学。
3、宝宝会做饼吗?小猫学会做饼了,它真想让所有的朋友们都来尝尝它做的饼呀,于是它开了一家“饼屋”,我们去看看吧。
(二)了解小猫为动物朋友做饼的情节
1.谁会来饼屋呢?来了几只老鼠?
2.吱吱、吱吱,小老鼠来了。老鼠想吃什么啊?一起告诉小猫
3.我们赶紧来帮小猫一起做薄饼吧。
4.薄饼做好啦!瞧,这是什么样的薄饼?
(三)小绵羊来了
1.谁来了?完整地说说谁来了。几只绵羊?哪知大?哪知小呢?(提示跑在前后)他们想吃薄饼,我们来帮小羊问问吧。
2.师生“小猫小猫,我们要吃香香的,软软的薄饼”师答:“好,我来做”
3.宝宝们一起来帮忙吧!
4.小猫帮小绵羊做了什么样子的薄饼呢?
(四)大象来了
1.“黑哟、黑哟”谁来了?对呀,是大象来了,他也想吃香香的软软的薄饼,谁来帮他告诉小猫?
2.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工具,这么多的材料做饼啊?
3.大象的薄饼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猫吧。
4.薄饼做好了,这回你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薄饼了吗?
(五)做块薄饼给小猫吧。做什么形状的薄饼给小猫?
(六)这件事被画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森林里的饼屋》
(七)欣赏动画
和朋友们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是怎么样快乐地做饼的。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建构区、益智区、角色区、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科学区内添加新的实验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知道一些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2.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创意的美术。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27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水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活泼、愉快的情绪随音乐演唱歌曲;
2.能用双响筒、手铃为歌曲伴奏;
3.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唱边跳。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课前互动,导入新课
1.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远方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老师把难度升级了哦,谁愿意来试试拍打这条节奏。
哈 密瓜 葡 萄 ∣ 哈 密瓜 哟 ||
X XX X X ∣ X XX X ||
(二)揭开课题
1.阿尔法,第一站带我们去看了看他美丽的家乡和特产,第二站,他又将带我们去哪呢?
2.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新疆小朋友特别喜欢唱的一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板题:娃哈哈)你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体验情绪(播放音乐《娃哈哈》)
2.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大家小声的用lu哼唱歌曲。
3.问:哼唱歌曲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板书:愉快地)是呀,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时,就要把这种活泼、愉快地心情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
2.学会蹲跳、连续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小蝌蚪、小青蛙头饰若干、荷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游啊游
1.老师带领幼儿扮演小蝌蚪随欢快的音乐在场地上模仿游泳的姿势四散跑动。
2.老师发出信号“小蝌蚪游到水下面了”,幼儿身体半蹲游泳;“小蝌蚪游到水上面了”,幼儿起身游泳;问幼儿:小蝌蚪出来玩得高兴吗?
(二)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1.教师:现在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我们一起来做做青蛙操。
2.第1个8拍:青蛙五指张开手臂伸缩,同时两腿下蹲。第2个8拍:五指张开在耳侧,半蹲同时上身转向左右观看。第3个8拍:连跳四次叫“呱”。
(三)小青蛙跳荷叶
小青蛙们生活在池塘里,他们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看,我们身后的池塘里边有那么多的荷叶,小青蛙们怎样跳才能不落到水里去呢?请你们去试一试。
1.幼儿排两队一个接一个的到荷叶上试跳,教师注意观察。
2.重点讲解在荷叶上蹲跳的方法。
教师:刚才你们都在荷叶上跳了跳,你们是怎样跳的呢?现在来跟着老师来跳跳,双脚并拢,落地的时候双腿微微的弯曲,向前跳。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跳荷叶吧!
要求:排好队一个一个的跳,等前面的小朋友跳过了池塘,下一个小朋友才开始,跳完的小朋友从两边回去。
把荷叶排成两排,让幼儿在荷叶上连续跳跃过池塘。
(四)放松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会跟着音乐信号玩“打地鼠”的游戏;
2.通过大胆地尝试感受音乐去创编肢体动作;
3.鼓励进行表演,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地鼠图片、圈;
2.ppt。
3.空气锤、地鼠头套、农场主人头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变魔术,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一只地鼠的图片。
2.师:这是小地鼠,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讲述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师:一群地鼠钻进了一个农场里,他们在地鼠老大的带领下,开始到处寻找粮食,这时候农场主人走了出来,突然,他发现了这些地鼠,于是他拿起旁边的棍子就开始打地鼠,最后他把这些地鼠都打跑了,赢得了胜利。师:在刚才的动画里,出现了哪些角色?师: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可以叫什么名字呢?师:小朋友们,我们也来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创编动作。倾听整段音乐,师:我们这个游戏需要跟着音乐一起玩,我把玩法的秘密藏在了音乐里,听仔细哦,看你们会不会发现!分段倾听音乐,听音乐中的第一段师:刚才视频里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是谁出现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幼儿创编第一段音乐地鼠出场的动作并互相分享学习。
3.幼儿创编第二段音乐农场主人出场的动作并互相分享学习。师幼共同创编动作,一起听音乐创编。
(三)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师: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开始首先是我们地鼠出场,再是农场主人出场,之后主人发现地鼠,地鼠们要钻进地洞里,农场主人开始用棍子打地鼠。
2.在打地鼠的环节里,小地鼠们不能到处跑,只能站在圈里做动作,但是地鼠们可以蹲下来躲避被打到,被打倒的地鼠也要蹲下。在最后胜利的音乐响起时,小地鼠们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音乐结束,游戏结束。
(四)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开始游戏(游戏进行2-3遍)
(五)结束部分
1.播放音乐,幼儿离场。
2.师:小地鼠们,我们今天都玩累了吧,我们要回家了哟。
活动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相应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篮球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学习的技能
(二)练习新学习的技能
新技能:单手排球、双手s弯绕障碍物
(三)放松调整
五、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幼儿能礼貌的和老师说再见。
上午班——
12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篮球宝贝
目标:
(1)学习新学习的篮球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相应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健康《危险的纽扣》
活动目标:
(一)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2.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3.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二)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三)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三)延伸活动:
1.设立小盒子:发现异物及时收捡。
2.建议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服装,特别是纽扣是否松脱。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语言区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语言区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礼貌用语,愿意用完整的短句来表达;
2. 能积极参加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29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